
賴清德就職週年,特別在演說中強調了三大主題「氣候變遷、健康促進、社會韌性」。對於跟美國貿易跟關稅的部分著墨最多,不過畢竟談判還在進行當中,因此並沒有具體的內容。其他關於招商、晶片產業等等與日常演說並無差異,反而是眾所矚目的兩岸議題,居然會避而不談。如果以一篇周年演說來說,其實很不尋常。
台灣內部對美國的疑慮
賴總統從上任以來,對對岸始終非常強硬,為什麼在週年講話竟罕見避談?最主要是國際情勢變遷太過快速,美國對於台灣的態度,隨著共和黨川普的上台有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關稅的壓力,讓台灣內部產生了極大的反彈,就算是執政黨內部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來。畢竟川普動不動就把台灣的晶片產業當作小偷強盜,台灣各個相關企業明明已經卑躬屈膝地去向美國示好,依然換不得尊重。
如果連台灣擁有的世界級關鍵產業都會受到如此對待,一旦兩岸兵戎相見,怎麼可能百分百相信,台灣會獲得美國軍力的支援?川普的不確定性,如果總統賴清德還要一面倒幫美國講話,也實在太過勉強。其實只要注意最近總統的講話,就可以感受到已經沒有像過去那樣對美國歌功頌德。
美國對台灣的疑慮
除了台灣內部對美國的不信任,很弔詭地,美國對台灣其實也是充滿懷疑。身為世界秩序維護者的美國,目前正在極力控制跟中國的關係,除了敏感的關稅談判之外,如果美中真的發生軍事衝突,那恐怕會讓美國內部整個炸鍋,尤其美國股市之前在中美關稅互相報復的階段,已經跌到屍橫遍野。川普非常不容易地藉著跟中國關稅降溫,讓股市緩慢恢復正常,可不能再讓衝突毀了美國的股匯市。
賴總統對中國的態度,在這一年可以說是一舉超過了過去十年的起伏。不但對中國的動作不斷升級,還一再強調得到美國的全面支持。當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真正要去應對中國軍隊的,除了台灣軍隊之外,當然還是來自美國的軍事力量,這也因此可能會擦槍走火。
美國對台灣言論的控管其實早就有了跡象,賴清德總統之前接受網路節目專訪,特別提到「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中國要併購台灣就要提條件,不是台灣來提條件」。這樣的說法也被視為「併購」就是『有條件的統一』,也讓國內獨派出現不少雜音,懷疑也是來自美國的壓力。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因此讓兩岸有機會降溫,也是個難得的機會,試想前陣子有人會相信兩岸有可能降溫嗎?
台灣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
美國在全球干預當中採取守勢,也讓近來的地區衝突不斷增加。印度跟巴基斯坦的空戰,巴基斯坦的中國製戰機殲10擊落了多架印度空軍中法國所製造最新的陣風與幻象戰機,讓全世界的軍事專家跌破眼鏡。台灣現今的裝備稱不上先進,在沒有做好準備之前,是否應該盡量讓兩岸局勢穩定?值得執政當局三思。總統周年演說的保守,是反映了國際大事的變化。能夠藉著外界反省自身,確實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