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媽媽的生日,她照往常般把腦子攪了又攪,卻還是想不出送什麼能討好媽媽的禮物。不管她花了多少心思,都很難換來媽媽的一個笑容,即使淡如清晨薄霧的微笑,也等不到。 她看過網路上的問卷調查,媽媽最喜歡的禮物是現金,還有出國旅行。
可是,再豐厚的紅包只是錦上添花,讓存摺數字往上疊加,省吃儉用的媽媽,始終捨不得花錢。
旅行嘛!她陪伴媽媽出國好幾次,媽媽卻提不起勁來,無論是搭飛機、坐遊覽車、乘火車,媽 媽只喜歡看窗外,然後,不斷提起爸爸和她結婚七年時的旅行,曾經買了一瓶白蘭地,裝在別緻的木盒裡。可是,那個木盒在過年大掃除時摔在地上,整個裂開,酒灑了一地,似乎媽媽的心也在那剎那碎了。
她心裡明白,媽媽不是不愛旅行,但她只巴望著爸爸陪伴,只是爸爸顧著外面的女人,再也不可能成為媽媽的伴侶。
乾枯的心靈
從她有記憶開始,她清楚記得爸爸從未送過媽媽禮物,都是媽媽自己買給自己,然後跟別人說,「這是我老公送我的禮物。」臉上充滿了夢幻的幸福表情。她在一旁聽了,眼淚總是如春雨盈滿池塘般,忍不住地溢出眼眶。
媽媽那缺愛滋潤的乾枯心靈,依然期望一份得不到的禮物。而離家多年的父親早就忘了回家的路。她只好用加倍的心思準備禮物,奢望可以像中了大樂透般能討到媽媽歡喜。下班後走過無數次的街道,竟然新開張了骨董店,彷彿一根看不見的線,牽扯著她走進去,小小逛了一圈,角落的老舊縫紉機抓住了她的視線。
那時她唸小學,住的是連棟式公寓,小小的客廳擺著一張大沙發和大書桌,桌上有個玻璃魚缸,養著河裡撈來的魚蝦,靠牆的位置則是媽媽最愛的縫紉機。晚餐後,她趴在大書桌側邊寫功課,洗完碗的媽媽一刻不停息地坐在縫紉機旁,用裁縫店裡討來的花布縫製衣服,媽媽的巧手讓她上學時總能驕傲地抬起頭,展示媽媽的傑作。
她的位置背對著媽媽,只能聽到踩動踏板的聲音,似乎不曾停過,她也不好意思停下寫卷子的手,兩人似乎暗暗競賽著,當她終於寫完功課,恰好聽到媽媽咬斷線頭的聲音。
媽媽的背影
偶而她會悄悄回頭望媽媽的背影,很想問媽媽,白天上班的她,不累嗎?或許,在她的踩動間,正思念著遠方的爸爸,所以她很少打斷媽媽踩踏的節奏。
正在發育中的她,在媽媽的再三提醒下,邊打呵欠,邊走入她那用陽台加蓋出的小房間。門縫裡,依稀傳來媽媽搓洗衣服的聲音,即使寒流過境也不例外。
那時爸爸跑漁船,回家時多半停留短暫時間,但只要爸爸回來,家裡就會充滿著雞湯香味,還有媽媽不會收攏的笑容,如同窗台上艷麗的芙蓉花,那也是媽媽最快樂的時光。
到她國中的時候,爸爸的船隻雖依舊停泊在港灣,回家的方向再也不是她和媽媽居住的公寓。但是,媽媽依舊踩踏著縫紉機,縫製的不是她的小裙小上衣,而是爸爸一件又一件的內衣內褲,然後在她回房以後,就會聽到媽媽憋不住的哭泣聲,而那眼淚浸濕了爸爸再也不會穿上的內衣褲。
當她們搬出老舊公寓時,媽媽終於決定把縫紉機和舊家具一起清理掉。她以為媽媽見到縫紉機會傷感,沒想到,多年以後她有了孫子,已經升格做了太奶奶的媽媽經常說起以前自己縫製衣服的時光,還說紙尿布太花錢,不如自己用紗布棉布做尿布…。
於是,她把縫紉機買了回去,放在客廳的角落裡,環顧著早已擺放妥當的魚缸和書桌,她在書桌旁的椅子坐了下來,轉過身去望向縫紉機,但是她卻聽不到昔日媽媽踩踏出的嘎嘰嘎嘰聲,只留下媽媽恍惚的背影,還有早已遠去的時光。
她永遠不會知道媽媽是否滿意這一份生日禮物,但是,對她來說,媽媽背影裡的愛,卻永不會從她的生命裡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