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算:不再靠運氣!》

醒報編輯 2025/03/26 18:32 點閱 1251 次

長久以來,各領域的頂尖頭腦都深受博奕吸引,他們不斷挑戰預測的極限,探究秩序與混沌的分界,以揭曉「機會」背後的學問。從賽局理論、混沌理論、統計學、心理學、物理學、經濟學乃至人工智慧,都因「賭」而拓展了探索的疆界。

我們常用「運氣」和「技巧」截然劃分事情的成因,其實兩者的界線並非涇渭分明。了解賭的科學,有助於洞察普遍的判斷盲點,更睿智地權衡風險與報酬,從而做出好的決策。

如果你有機會走進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可以抬頭看一下。賭場天花板裝著好幾百台攝影機,好像黑漆漆的雙筒望遠鏡,隨時觀察底下的賭桌。這些人造眼睛的功能,是防止腦筋或手指動得特別快的人造成賭場收入減少。

1960年代之前,賭場對這類作弊的定義相當明確。賭場只需要擔心荷官輸太多,或賭客在輪盤小球停止後,偷偷把大額籌碼推進已經放下的賭注中。這些賭局本身沒問題,它們都不可能被打敗。

不過這其實並不正確。愛德華.索普發現廿一點中有個漏洞,還以這個主題寫了一本暢銷書。後來有一群物理系學生,破解了輪盤這個自古就被視為機率遊戲的象徵。在賭場之外,有人甚至藉助數學原理和人力贏得彩券頭獎。

非法網路博奕執法

現在,關於贏錢究竟取決於運氣或技術的爭議,已經遍及其他賽局,甚至可能影響曾經獲利極高的美國撲克產業。2011年,美國政府下令關閉數個大型撲克網站,宣告瀰漫全美各地長達數年的「撲克爆炸」時期結束。這次大動作依據的是2006年通過的「非法網路博奕執法法案」。

這個法案禁止涉及「獲勝機會受機率主導」的遊戲之銀行轉帳行為,它雖然有助於防堵撲克蔓延,卻不包含股票交易或賽馬。那麼我們該怎麼確定機率賽局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2012年夏天,這個答案對某個人而言價值非凡。美國聯邦政府除了解散主要撲克公司,還開始追捕小型賭局經營者,在紐約州史塔頓島經營撲克館的勞倫斯.迪克里斯提納(Lawrence DiCristina)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案子於2012年開始審理,後來被判經營非法賭場。

範圍擴大的程度

迪克里斯提納展開平反行動,過了一個月,他到法院申辯。在聽證庭中,迪克里斯提納的律師申請經濟學家藍道爾.希柏(Randal Heeb)擔任專家證人。希柏的目標是說服法官撲克是技巧賽局,因此不屬於非法賭博。

希柏提示證據時,呈示了數百萬局撲克牌的資料。他指出,扣除運氣不好的幾天,頂尖玩家幾乎天天贏錢。相反地,牌藝最差的玩家幾乎一年到頭都在輸錢。有些人能靠打撲克牌為生,證明這種賽局確實需要技巧。

檢方也請來經濟學家大衛.迪羅沙(David DeRosa)擔任專家證人。他對撲克的看法和希柏不同。迪羅沙用電腦模擬1000個人各自拋擲硬幣一萬次的狀況。假設某個結果(假設是背面)代表獲勝,而某個人在拋擲中獲勝的次數完全為隨機。

這個結果跟希柏提出的結果非常接近:有幾個人似乎經常獲勝,另外有一群人則輸了很多次。這不代表拋擲硬幣需要技巧,只代表觀察範圍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出現罕見事件。

經常贏錢的玩家

迪羅沙探討的另一點是輸錢的玩家人數。依據希柏的資料,線上撲克玩家最後輸光光的比例大約是95%。迪羅沙說:「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輸錢,我們怎麼能說它是技巧性賽局?如果我們只因為運氣比較好,輸的錢就比其他賭客更少,那麼我絕對不相信它是技巧賽局。」

希柏也承認,在某些賽局中只有10%至20%玩家的技巧足以經常贏錢。他說,輸家之所以比贏家多出許多,有部分要歸因於撲克業者從每一局的總注金中抽取多少費用(迪克里斯提納這裡的費率是5%)。

但他認為,牌藝高超的撲克好手存在並非取決於機率。雖然許多人拋擲硬幣時,會有一小群人看起來總是贏,但撲克好手取得極佳成績後還是經常獲勝,但拋擲硬幣時運氣很好的人則不一定會如此。

主導因素是運氣?

希柏表示,高手贏錢的部分原因是撲克中玩家可以控制事件。投注者對運動比賽或輪盤下注時,並不會影響結果。但撲克牌玩家則可透過下注影響牌局結果。希柏說:「撲克牌局中的賭注,跟牌局結果的賭注不一樣。賭注是我們執行策略時的選擇,我們是在試圖影響牌局結果。」

但迪羅沙認為,單以幾局牌來觀察玩家的表現並不合理。莊家發出的牌每次都不一樣,所以每局牌彼此沒有關聯。即使單一局牌受運氣影響很大,也不能認為玩家輸錢之後就會贏錢。迪羅沙把這種狀況比做蒙地卡羅錯覺。他說:「就算輪盤連續開出20次紅色,也不代表下次一定是黑色。」

希柏承認單一局牌的運氣成分很高,但並不表示牌局的主導因素是運氣。他以棒球投手當作例子。投球雖然與技巧有關,但單單一球也可能受機率影響:實力較弱的投手可能投出好球、很強的投手也可能投得很差。想找出最強(和最弱)的投手,必須觀察很多球才行。

技巧超越機率

希柏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技巧對牌局的影響,需要多久才能超越機率?如果需要很多局(超過大多數人打牌的局數),撲克就應該視為機率賽局。但希柏的線上撲克分析顯示並非如此,只需要相當少的局數,技巧就能超越運氣。因此牌藝高超的玩家只要打過幾個時段就能夠領先。

負責審理兩造主張的,是紐約出身的傑克.溫斯坦(Jack Weinstein)法官。溫斯坦指出,用以起訴迪克里斯提納的法律(非法博奕法案)列出了輪盤和吃角子老虎等賭局,但並未明確提到撲克牌。他還表示,法律未詳細說明細節並非沒有前例。

撲克中的機率角色

1926年10月,機場人員威廉.麥克波義耳(William McBoyle)在伊利諾州渥太華共謀竊取一架飛機。雖然他因為違反「美國國家機動載具竊盜法」而被定罪,但對判決提起上訴。他的律師主張這個法案並未明確涵括飛機,因為該法案對載具的定義為「汽車、機動卡車、機動貨車、摩托車,或任何可自行移動且非行駛在軌道上的載具」。

麥克波義耳的律師指出,這表示飛機並非載具,因此麥克波義耳並未觸犯運輸贓車的聯邦罪。美國最高法院對此表示同意。他們指出,該法律條文僅提及在陸地行駛的車輛,所以不能僅因飛機似乎應該適用類似規則,就將該法律適用範圍擴及飛機,因此推翻原判決。

溫斯坦法官表示,博奕法案雖然並未提到撲克,但不代表撲克不是賭博,不過此疏漏確實代表機率在撲克中扮演的角色有待討論。溫斯坦也認為希柏提供的證據令人信服。

機率成分的賽局

以往,各地法院都未曾依據聯邦法,判定撲克究竟是不是賭博。溫斯坦於2012年8月21日做出結論,認定撲克的主導因素是技巧而非機率。換句話說,撲克並非聯邦法律中的賭博,因而推翻迪克里斯提納的原判決。

不過這次勝利相當短暫。溫斯坦雖然判定迪克里斯提納並未違反聯邦法,但紐約州對賭博的定義更加嚴格。紐約州法律的適用範圍涵括所有「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機率成分」的賽局。

結果,迪克里斯提納的無罪判決於2013年8月又被推翻。溫斯坦對運氣和技巧的相對角色的裁定並未受到質疑,然而州法律認為撲克依然符合博奕業的定義。

「運氣」還是「技巧」?

迪克里斯提納這案例,正屬於撲克這類賽局中究竟有多少運氣成分的爭議,而且這類爭議越演越烈。「一定程度的機率成分」這樣的定義,日後一定會引起更多問題。由於博奕跟某些金融交易相當接近,所以這個定義也包含某些金融投資行為嗎?才華和僥倖又應該如何分辨?

我們很容易把賽局分成「運氣」和「技巧」兩類,輪盤通常被當成純屬運氣的代表,應該會被歸在「運氣」,而許多人相信只受技巧影響的西洋棋應該歸在「技巧」。但事情沒那麼簡單。首先,我們心目中的隨機過程通常很不隨機。

隨機過程不隨機

輪盤雖然普遍被視為隨機性的極致,但已經先後被統計學和物理學破解。其他賽局也被科學一一征服。撲克玩家運用賽局理論,投注集團也把運動投注變成投資。在洛沙拉摩斯國家實驗室研發氫彈的烏蘭表示,技巧成分在這類賽局中不一定看得出來。

他說:「習慣性運氣或許真的存在。打牌很好運的人可能擁有某些潛藏的才能,讓他們在有技巧成分的賽局中無往不利。」烏蘭認為科學研究也是如此。有些科學家似乎經常運氣很好,讓人不得不相信他們擁有某種才能。十九世紀的化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曾經提出類似概念,他的說法是「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技巧可取代運氣

運氣很少隱密到無法發現。運氣成分或許無法完全排除,但歷史告訴我們,技巧通常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取代運氣。此外,我們認為完全依靠技巧的賽局往往並非如此。

就以西洋棋為例,西洋棋局本身不具隨機性,因為如果雙方每次都走相同的棋步,結果就一定會相同。但運氣還是有影響。因為最佳策略不明,所以一連串隨機棋步有可能打敗最強的棋手。(宇欽/輯)

《勝算:不再靠運氣!》
作者:亞當・庫查司基
出版社:行路

其他書訊:
《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作者:魯爾夫.杜伯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

我們經常會「直覺地、無意識地」做出決定,事後再補上一些看似合理的選擇理由。如果拿律師跟科學家來比喻,我們的思考模式比較傾向律師,因為律師都很會先射箭再畫靶。

作者以清晰易讀的語調,逐篇舉出52個人人易犯的思考錯誤,並佐以生活趣事、名人軼事、歷史、愛情關係、投資理財、實驗研究等內容,具體說明錯誤何在、何以會犯。此外,針對各項錯誤,作者一一提出解決之道,讓讀者不易掉入思考陷阱之中。同時,每篇均搭配一幅與主題相關的諧趣插畫,讓本書不僅具實用性,更具可看性。

《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
作者:魯爾夫.杜伯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

應付複雜的現實世界,需要裝有各種思考方法的工具箱,避免各種徒勞無功的嘗試,耗費時間與精力,並預料哪裡隱藏著危險與障礙,事先預防、繞道而行,避開層出不窮的問題與意外在你的人生道路中設下的路障。

爬梳古希臘哲學理論與當代心理學研究,杜伯里延續《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詼諧有趣、輕鬆易懂的寫作風格與格式,標舉出52個思考工具,幫助你聰明思考、理性作為,活出生活的藝術、建構美好的人生。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