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食物襲擊人類 氣候變遷恐加劇

呂翔禾 2024/08/20 14:20 點閱 13929 次
動物因氣候變遷,與人類發生衝突的機率增加,專家呼籲與其消滅動物,不如學會共處。圖為美洲獅(Wikimedia Commons)
動物因氣候變遷,與人類發生衝突的機率增加,專家呼籲與其消滅動物,不如學會共處。圖為美洲獅(Wikimedia 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近年來動物襲擊人類的頻率逐漸增加,外媒採訪專家分析指出,動物是因為領地被侵犯、吃人類食物而開始攻擊人類,真正想吃人類的並不多,但隨著氣候變遷,動物原有棲地被破壞,或是變得不適合居住,加上人類持續開發,就容易導致人獸衝突增加。學者指出,加強常見動物相關知識、不要隨意暴露食物才是正解。

侵犯領地才攻擊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與《CNN》報導,美國與歐洲等地區近來民眾在住家受到美洲獅、熊等肉食動物攻擊的頻率逐漸增加,原因是因為很多動物的原本棲地被人類開發,或是氣候變得不適合居住,加上人類活動地區常有很多食物,因此吸引小到浣熊、猴子,大到美洲獅與熊等動物前來覓食。

不過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研究員佩特拉尼2023年的研究指出,全球在1950年到2019年共發生5089起大型肉食動物攻擊人類的案例,其中僅有32%造成人類重大傷亡,裡面又有有3分之2則是由大型貓科動物(獅子、豹等)引起。

另外,66%的郊狼攻擊人類都是因為先跟寵物犬發生衝突,專家提醒狗一定要上鍊,還有,不要把幼童獨自留在戶外玩耍。

遇肉食動物別緊張

研究分析,肉食動物與人發生衝突多數是因為自然領地遭侵犯,例如碰到懷孕或是帶小孩的母獸,以及肉食動物到人類居住處找食物,最後僅有17%是真的想吃掉人類。柏克萊大學博士後研究溫克森提醒,碰到野生動物千萬別餵食,否則反而會造成動物倚賴人類,人類也容易受到攻擊。

佩特拉尼表示,雖然被動物攻擊的新聞容易遭到放大,但實際上很少動物會主動攻擊人,只要能保持距離、減少食物暴露,或是增設電圍籬、防熊垃圾桶即可,若不幸遇到也別緊張,把動作放慢、儘量放大自己,製造噪音,通常動物都會被嚇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