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腦庫揭牌 促進神經疾病治療

簡嘉佑 2023/11/05 11:50 點閱 8703 次
「台灣腦庫」5日於台大醫學院正式揭牌成立,現場冠蓋雲集。(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腦庫」5日於台大醫學院正式揭牌成立,現場冠蓋雲集。(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台灣腦庫5日於台大正式揭牌!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謝松蒼5日於揭牌典禮表示,目前世界約有150個腦庫,但台灣人有許多關乎神經疾病的特殊基因型,需要自己的腦庫才能做更好的研發。台灣腦庫將接受神經罕見疾病患者、腦疾病患者與健康民眾捐贈腦組織。然而,台灣腦庫重要推手之一宋秉文已經逝世,無法親自見證腦庫揭牌。

腦庫正式成立

「台灣腦庫」5日於台大醫學院正式揭牌成立,現場冠蓋雲集,包括行政院長陳建仁、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與民進黨立委邱泰源等人都到場。

然而,台灣腦庫重要推手、小腦萎縮症研究創始者宋秉文已於本月1日逝世,無緣出席典禮。他於1988年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設置區全台第一個「神經基因實驗室」,開啟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診斷,不過小腦萎縮症的基因型多達四十多種,其中有超過三成,至今都找不出致病原因。

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表示,科學家對神經疾病作深入的研究,不僅使健康的人能夠預防疾病,也能讓早期病友及早發現狀況,還能延緩晚期病友惡化的速度。他強調,隨著人口老化,也會更多老人痴呆、腦萎縮等神經疾病,但如果醫師沒有相關的人體組織做參考,就很難理解致病的機轉,顯見本次腦庫建立的重要性。

法規、行政成阻礙

台大醫學院長倪衍玄指出,腦庫的成立其實是來自於病友的大愛,病友們盼能透過捐贈大腦,協助神經醫療的進步。他說,腦庫將來對腦科學發展是重要的里程碑,但成立生物資料庫涉及許多行政作業、法規與倫理的問題,所以經過數年的努力,至今才揭牌成立。

謝松蒼進一步解釋,例如過去《解剖屍體條例》規定:「非經六小時不得施行防腐處置或執行解剖」,但如果遺體經過那麼久的時間才解剖,屆時腦部的組織、蛋白質都已損壞,就需要進行修法。

台灣人腦有特點

他說,腦庫不同於其他生物資料庫主要為捐贈使用,腦庫主要是為了藥物研發,目前全世界約為150個腦庫。謝松蒼強調,台灣之所以需要自己的腦庫,是因為台灣人擁有特定基因型比例比較高,更與類澱粉神經疾病、威爾森氏症等疾病,但其他國家幾乎沒有類似的狀況,只有台灣才有辦法自己解決。

「腦庫的使用就是收集腦、研究腦與開發治療」,謝松蒼指出,未來腦庫將接受三類民眾捐贈腦組織,神經罕見疾病患者、腦疾病患者、健康民眾。簽署同意捐腦者,若不幸離世,立即將遺體送至腦庫捐出腦組織,預計初期容量為150個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