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綠能缺乏是經濟危機 也是國安問題

醒報編輯部 2023/10/29 13:27 點閱 2805 次

台灣綠電嚴重缺乏,歐盟開出「碳關稅」第一槍,且今年開始生效,並在2026年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RAM),國內企業產生集體「碳焦慮」,由於綠電不足,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只有0.8%,且不會是最低,未來只會更低,挑戰嚴峻,政府應儘速解決。

綠電已成「碳焦慮」

經濟部統計指出,今年9月外銷訂單為514億美元,年減15.6%,第3季整體外銷訂單為4137億美元,年減14.5%,累計前3季外銷訂單為4137.3億美元,年減18.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大幅修正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僅0.8%。綠能問題不解決,將重創經濟發展。

歐盟「碳關稅」自今(2023)年開始生效,「碳邊境調整機制」即將實施,計劃在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5%之階段性目標,並提出落實「降低55%溫室氣體排放套案」12項措施,管制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等248項產品,台灣有212項產品名列其中,尤以鋼鐵製品居多,挑戰正在發生,而且嚴峻。

缺電相信政府就好?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無奈表示,台灣去年綠電發電200億度,台積電只採購到9億度,約佔4 %,根本遠不及所需,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都有共同的痛苦,已成為經濟發展最大罩門。外媒報導,台積電及三星如果不能解決綠電問題,未來會在半導體競賽場域,輸給歐美競爭對手。

劉德音曾說「政府說台灣不缺電,我們只能相信」。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侯永清則表示,國內乾淨能源供給不足,企業購買綠電非常困難,想買還買不到,政府開拓新能源腳步太慢,應該加快。環球晶董事長劉秀蘭說,現在台灣不是有電就好,還要有綠電,企業才能參與國際競爭。

綠電是經濟罩門

「目前全世界使用綠色能源是大趨勢,與國際客戶做生意,必須提供潔淨能源方案」,「期待政府加快新能源的供給量能,並控制綠電成本,因為採購成本太高,企業負擔沈重,根本沒有競爭力」。「綠電太缺,沒有足夠的綠電讓我們買,這就是台灣綠電發展的現況」,「綠能政策有嚴重問題,必須重新檢討」,這是企業界的心聲。

蘋果公司對供應鏈要求,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台積電沒有辦法達標,只能期待2030年到2050年做到,這是「護國神山群」最嚴厲的挑戰,如果做不到,半導體市場將拱手讓人,問題是,「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在那裡?」凡此勢必重創經濟發展,以及國計民生。

沒有綠電就沒有經濟

台灣美國商會、日工商會近年發表對台白皮書,幾乎年年都在提醒能源供應危機,今年更嚴厲警告,綠能進度遠遠落後,未來一定需要更多的電,眼光應放在未來,否則將嚴重衝擊產業運作及國家安全,並呼籲政府要確保供電充足,提出明確規劃的藍圖,保證電力供應無虞,尤其是綠能來源應更明確。

綠能已使企業界產生「碳焦慮」,迫在眉睫的國際碳關稅要求,如果不能解決,將快速失去市場,即使連半導體產業也不例外,未來台灣經濟發展成敗,決定關鍵在綠能,政府應立即提出讓全民安心的「綠能發展路徑圖」,並儘速付諸實施。綠能不只是經濟危機,也是國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