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成大選主軸 各黨只說一半呼攏選民

簡嘉佑 2023/05/30 19:00 點閱 5821 次
圖為台灣核四發電廠。(Photo on Wiki Commons)
圖為台灣核四發電廠。(Photo on Wiki 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分析報導】核能已成為總統大選必須直面回應的問題,三黨候選人近日接連提出核能政策,但社會都不太買單,主因是各政黨僅講出各自核能政策有利的部分,卻迴避「缺電風險」、「電價必漲」、「核廢料處置」等爭議,以致民眾僅得片面資訊,難以抉擇取捨。

綠非核家園跳票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28日拋出「相關單位有規畫,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可緊急使用的情況,以備不時之需」,被認為是揚棄民進黨「非核家園」的承諾,正式點燃核電的討論熱潮。但賴清德團隊隨即澄清表示,賴清德在座談時並未提到、不支持核一、核二廠延役,民進黨「非核家園」的目標未曾改變。

賴清德此舉也被外界解讀成是「測風向」,嘗試看看社會對於核能的接受程度。當引發劇烈風波時,也隨即發表澄清聲明,多名民進黨立委也出面「救駕」。然而,賴清德勇於公開挑戰總統蔡英文「非核家園」,隱隱顯露出廢止核能將叢生許多問題。

民進黨「非核家園」的目標是盼能以再生能源來填補廢核的電量缺口,但經濟部長王美花已坦言,「再生能源在2025年無法達到原訂20%的目標」,在再生能源進度不符預期的狀況下,缺電風險遽增,電價也勢必會上漲(今年暑假已大漲),但執政黨卻隻字未提,怎麼對得起產業與民眾?

藍核廢料難解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則痛批,賴清德政策大轉彎,呼籲民進黨應直面「2025非核家園就是做不到」的狀況。他更表明,台灣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缺電,「我一定會把核安做好,核廢料妥善處理,核能就是我的選項」,更承諾「能源政策白皮書會在7月提能源政策完整論述」。

然而,侯友宜遲遲不願核定核一廠室外乾式貯存設施水保計畫及核二廠乾式貯存設施,導致台電提起行政訴訟,最高行政法院、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也於29日判決台電勝訴,才導致新北政府以拖待變的策略失效,新北才被迫面對安置核廢料的議題。

可見核廢料的議題始終是侯友宜的軟肋。雖然核能可能是讓台灣遠離缺電危機的救星,但核電廠隱含的風險與核廢料如何處理等議題卻無法避而不談,侯友宜不應只是擁抱核能,卻沒有相應興利去弊的配套措施。

柯核能立場反覆

再看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他近來主張核二、核三延役,核四問題也要盡速解決,並研究小型核電站SMR(Small Modular Reacto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在台灣的可行性。他28日出席總統馬拉松時說,台積電吃掉占總發電量的百分之十,政府想要發展高耗能產業,「就不能只要台積電、但不要核電」。

然而,柯文哲過去可不是這樣說,他於2016年於「北北桃基防災生活圈首長座談會」曾表明,「他並非反對核能,而是反對台灣發展核能」,因台灣特殊地理結構,在疏散上有困難。他也指出,因為核廢料問題難以處理,所以支持核一、二退役,核四不續建,但民眾要有電價上漲的心理準備。

柯文哲雖然能直指政策背後需要付出的代價,像是廢核的代價是「電價上漲」、「台灣不能只要台積電,卻不要核能」。但社會環境出現什麼樣的變動,使柯文哲的核能立場也出現180度大轉變,他應出面說明清楚。

民眾想看政策全貌

面對核能政策,執政黨與在野黨都只講出了部分自己堅持的主張,卻任憑民眾身處五里霧當中,難以辨明政策的利弊,只被政黨一路牽著鼻子走,而未能理解政策對自己的切身影響。

世上政府沒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凡事都有失有得。社會期望的是,政黨能將政策正反並陳,民眾才能有所抉擇,並投下手中寶貴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