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世界》杜林裹屍布疑雲(3-3) (劉公典)

劉公典 2023/05/22 14:29 點閱 2290 次
圖中還有火災後水灑在裝有裹屍布的盒子上造成的水漬,以及用於修復裹屍布一個燒焦角的16塊補丁,因為它被折疊在盒子裡。(作者提供)
圖中還有火災後水灑在裝有裹屍布的盒子上造成的水漬,以及用於修復裹屍布一個燒焦角的16塊補丁,因為它被折疊在盒子裡。(作者提供)

碳-14確實是很好,卻不是唯一的的定年工具。1988年加速質譜的數據一直到2017年才發布,是因為統計分析證明樣本不具均勻度,而精確度則嚴重影響定年的可靠度。

密西根大學洛克教授認為,這個巨大差異似乎是其它原因造成。此外,與定年結果有嚴重衝突的幾大特徵,也讓人無法忽略其存在。

多項爭議待決

像是:
衝突(1):大量試驗顯示圖像並非來自顏料, 燒焦、液體、攝影或污漬;而指甲傷口的位置和沒有拇指,顯示它不是中世紀的作品。
衝突(2):布上一條3.2英寸邊條縫的獨特專業針法,類似公元73-74年被毀的馬薩達布料針法,顯示裹屍布可能出自一世紀。
衝突(3):負片圖像明暗顛倒,沒有輪廓或筆觸,卻包含3D資訊,允許從2D裹屍布重建3D雕像。正面圖像出現在大約550年的繪畫,然後在大約692年出現於硬幣,並且是我們對耶穌外貌概念的來源,遠早於裹屍布的定年結果。
衝突(4):照片和繪畫不會有3D資訊,但圖像卻有3D資訊,促成包括電子顯微鏡、螢光紫外光、熱攝影、質譜、拉曼光譜與蛋白質血液檢測的研究計畫(STURP)。其中血液檢測證明它的確是人類血液。

不是熱物體與布形成

衝突(5):纖維不具毛細現象,不會吸收液體,因此圖像不是從吸收液體造成。
衝突(6):1532年大火讓燒焦處有螢光反應,但圖像沒有。因此圖像不是由熱物體與布接觸形成。
衝突(7):STURP發現在100根纖維中,只有最上面1~2層纖維變色,深度小於0.2 μm,未曾延伸到整個15-20 μm纖維。這種變色不是由於添加到纖維中的任何物質或材料造成,而是纖維中已有原子重新排列的結果。變色過程是被釘十字架的死者產生脫水-氧化,讓纖維中碳原子的某些單鍵變成雙鍵而改變光譜。

衝突(8):既然布料不會吸收乾凅的血液,為什麼會轉移到布上?為什麼只在纖維2%處變色?在各種解釋中最具吸引力的概念是死者體內發生極其短暫、強烈的輻射爆發:氮-14吸收中子變回碳-14。輻射爆發壓力將血液從死者打到布上,形成一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圖像。粒子輻射將動量傳遞給物體產生新的碳-14,使日期從耶穌時代(大約33年)移到1260-1390年。

指向更早起源

衝突(9):與碳-14結果相比,布上的花卉、錢幣、織物和歷史數據,基本上都指向更早起源。芳第等人利用紅外光譜、拉曼光譜及機械性能測試,也都符合基督的年代。

衝突(10):中子輻射會在亞麻布中產生長半衰期的放射同位素:氯-36(半衰期30萬年)和鈣-41(半衰期10萬年)。如果在布裡發現這些同位素含量異常高,將有助支持中子輻射假說(菲利普斯假設)。而實驗發現裹屍布中氯-36/氯比值是現代亞麻布的2000多倍。

衝突(11):中子輻射可以解釋裹屍布螢光強度隨輻射顯著增加的特性。

衝突(12):從紡織品證據、蘇黎世盲法專家分析,荷蘭布碳-14顯微鏡檢測及歷史修復資訊,顯示放射性碳採樣區在16世紀或之後有人為操縱跡象,必須進行進一步試驗。

碳-14定年結果雖然否定裹屍布的圖像是來自耶穌,但卻有更多矛盾的特徵將裹屍布指向第一世紀。這樣一來,不但讓杜林裹屍布的疑雲絲毫未解,而且雲層似乎愈積愈厚。

至於耶穌的死是否引發一次短距核爆,雖然不會影響基督徒信仰,卻是科學界亟欲解鎖的有趣難題。特別是在輻射爆發過程中子影響碳-14測年的假說,則明顯超出人類目前對物理學的了解。

江湖盛傳,裹屍布於2025年展出後,將進行重大科學研究。這可是考古界引頸期盼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