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微言〉當沖投機風熾 已扭曲巿場投資價值

何策 2023/03/01 16:29 點閱 2791 次

今年開春以後,台股從2022年底低點13918,漲到2月24日15717的高點,反彈行情猛烈,吸引當沖客回籠,然而國際經濟不景氣嚴竣,資本市場潛存變數太大,一般預料第2季大盤極可能回檔,當沖風險驟增,主管機關不宜放任證券商招攬投資人做當沖。

小型股當沖熾

台股24日震盪大,高低點差距達200點,然而國際經濟各項因素變動大,加上外資回補金額減少,預料上漲空間有限,券商轉向鼓勵投資人當沖中小型股,熱門標的如虹堡、四維航、威盛、華孚、十銓、奇鋐、新興、智原、愛普、益航、裕民、慧洋-KY、中興電、材料-KY,成為醒目的當沖炸子雞。

年後當沖占比維持在37%至39%之間,2月24日小幅下滑至34.68%,當日交易金額為2041.99億元,當沖戶交易戶數增至96934戶,成為券商手續費重要的獲利來源。令人驚奇的是威盛單日成交張數高達8.6萬張,當沖交易就達6萬張以上,占比接近7成,帶動智原、愛普當沖交易熱度竄升,風險驟增。

當心做手炒股

最近坊間做手、券商,跟隨盤面主流標的,如ChatGPT、BDI指數,炒作散裝族群如裕民、新興、慧洋-KY、四維航、益航等標的,以及熱門題材標的,如中興電,因有綠能事業佔營收比重已達65%,營運受惠題材,當沖占比已近6成,風險升高,投資人應注意回檔風險。

台股當沖投機風熾,投資人風險嚴重升高,以最熱的2021年為例,一天總成交金額最高曾達8800億元,當年集中交易市場成交金額達95.5兆元,櫃買20.6兆元,過去台股未開放現股當沖,僅靠融資券當沖,佔成交比僅約10%,開放現股當沖後,在券商、網路炒作集團推波助瀾下,當沖佔比急速飆升。

當沖客大賠435億

2021年集中市場當沖金額買進約為39.04兆元,賣出約為39.11兆元,佔總體成交量約4成。當沖客貢獻政府稅收達720億元,證券商經紀業務稅前大賺900億元,年成長高率高達9成,當沖客貢獻至少4成。政府及券商,成為當沖開放以後最大的贏家,當沖客總計大賠約435億元。

2022年國際經濟不景氣,資本市場低迷,當沖交易量驟減約38.8%,扣除手續費及證交稅之後,加權指數下挫達4081.15點,跌幅22.4%,最低一度來到12629點,當年度當沖金額約23.1兆元,占成交金額約23.1兆元,估算扣除證交稅及手續費之後,全年當沖客至少慘賠304.38億元,如與2021年相較,虧損雖較少,但亦難有獲利空間。

2023年伊始,台股前2月雖呈現漲勢,然因美國通膨升息未止、俄烏戰勢難料、中美對抗情勢升溫、國際經濟不景氣嚴重,股市未來變數極大,當沖業務風險太大,券商實不宜鼓勵投資人當沖,主管機關金管會應注意約束證券商,不宜鼓勵當沖投機業務過熾,反將使長期投資人怯步,失去資本市場應有的價值,亦將使台灣證券市場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