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綠能宏圖 難兼顧國際貿易(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簡嘉佑 2023/02/14 07:04 點閱 4414 次

Joe Biden’s effort to remake the economy is ambitious, risky—and selfish
美國力拚綠能產業鏈,但過度補貼與貿易保護的政策,恐導致國際市場貿易高牆林立,如何在國內產能與國際關係之間取得平衡,成為美國最大難題!

如果美國總統拜登綠能轉型的計畫沒有受到阻礙的話,2033年的美國將形成完整的綠色產業鏈。底特律將擺脫工業重鎮,成為電動車的新興基地,而車輛的電池則會來自俄亥俄州。同時,堪薩斯州成為全新的風電聚落、太陽能板佈滿奧克拉荷馬州,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則有不停轉動的水力發電廠。……

補貼政策有缺點

拜登法案預計花費2兆美金來塑造美國產業鏈,著重於製造業、加強半導體產業鏈韌性與投資綠能發展,其中1.2兆會用來建設道路、橋樑與再生能源的電網,但也包含了許多貿易障礙與補貼政策,保護主義恐激怒國際盟友,補貼政策則會造成產業效率降低。

批評者指出,要是美國過度補貼國內產業,恐導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對此,美國官方回應說,只要美國能致力發展全新技術,建立無須依賴中國的產業鏈,並降低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的話,相信不僅是美國,國際盟友都能受惠。

發展綠能 兼顧外貿

針對美國的綠能擘劃,《經濟學人》提出三項建議:一、「協助國內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持續進行貿易外交」,如在美國大力補貼國內綠能產業時,適度提供便宜的再生能源或分享技術給盟友。

二、「補貼應該用於還沒商業化的技術」,如新興的核能反應爐、碳捕捉與儲存技術。因為許多商業化的產品,無須政府補助就能大量生產,甚至成本更低廉,所以為了避免浪費,預算應該聚焦於有發展潛力的技術。

三、「修改基礎建設的相關法規」,美國環保法規若將「保育」放在首位,而非「減碳」上,恐減緩能源轉型的速度。在美國部分地區,要取得建造電網的許可就需要十幾年的時間,還使得企業需要花更多成本去進行遊說,而非研發綠能技術。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3/02/02/joe-bidens-effort-to-remake-the-economy-is-ambitious-risky-and-sel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