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停看聽》大學應領導社會節能減碳

張瑞雄 2023/01/30 13:33 點閱 2480 次

地球暖化是目前全世界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為了減緩暖化速度,世界上超過一百個國家已經簽約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而加緊努力減碳。另外,為避免不同國家碳管制強度不同導致碳洩漏,各國逐漸採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成為各國於貿易層面加嚴碳排放管制的手段,產業必須特別注意。

大學減碳需要動力

當所有領域都動起來減碳之時,大學卻感覺尚未動起來,許多高等教育機構,因缺乏了解其環境影響的知識和能力,又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而置之度外。其實高等教育培育人才傳播知識,具有獨特的地位,可以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要繪製出一所大學的碳排放量並非易事,更不用說試圖了解整個高等教育部門的影響了。雖然大學可能知道他們每棟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情況,但測量大學員工和學生的通勤或研究計畫中的碳排放量就很難。

但大學在減碳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學者教授,也有許多減碳研究和在地進行的實驗項目,應該著手嘗試擴大這些研究並分享最佳實踐。但要如何加速研究成果的擴散,政府可以如何支持這一進展?

不願意面對問題

一家碳諮詢公司開發了一個粗略的「減排路徑模型」,該使用初步估計顯示,大學在建築環境、供應鏈以及旅行和運輸的改善,將可以將排放量減少72%,大學也應該積極研究如何在其他方面減排來彌補另外所需的28%。

根據數據,目前英國整個高等教育部門的碳足跡相當於1810萬噸二氧化碳,即每名學生約6.3噸二氧化碳。另外建築環境造成了19%的排放,而旅行和交通略高,為24%,所以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貢獻者是供應鏈中的排放,這比預期的要嚴重得多。而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就是人們「真的不願意」去面對它。

應重新審視目標

雖然供應鏈的排放佔減碳大宗,但大學認為重點應該放在自己的運營、建築物和物理足跡上,不過除非每個人都同心協力,否則排放量不可能減少。如果能匯集來自碳足跡的現有數據,大學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與他們合作的外部機構的排放量,並可以與提高小企業「碳素養」的努力相結合。

大學如果沒有將減碳目標納入研究和治理等領域,當面臨更短期的目標(例如省錢)時,環境問題很容易被忽略。大學的高層如果沒有對碳影響進行衡量,將永遠無法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