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核能態度系列2-1》核能變身綠能 正反意見各有訴求

簡嘉佑 2022/08/04 13:35 點閱 41462 次
歐盟近期宣布核能為「綠能」,使核能存廢議題再度浮上檯面,引發正反雙方激烈辦論。(網路截圖)
歐盟近期宣布核能為「綠能」,使核能存廢議題再度浮上檯面,引發正反雙方激烈辦論。(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碳排少、發電穩定,核能是能源轉型最強救星?歐盟近期宣布核能為「綠能」,使核能存廢議題再度浮上檯面。支持方指出,各國都面臨缺電危機,再生能源進度跟不上用電需求,低碳的核能是最好的解套。反方則怒斥,核廢料問題仍無解,且核電廠興建時間過久,根本來不及解救現在的能源危機。

各國電量青黃不接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國際化石燃料價格居高不下,火力發電量能也受到嚴重打擊,尤其仰賴俄羅斯能源的歐洲更是為了發電傷透腦筋。此外,全球熱浪頻傳,包括歐洲各國、美國、印度與日本都出現破紀錄的高溫,使得空調或電扇的民生需求遽增,也進一步推升用電量,導致各國都出現能源告急的現象。

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的協議已明確表示,要國際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並承諾為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各國更因此設定「淨零碳排」的目標。然而,大多數國家正處於從化石燃料轉型到綠能的過渡期,發電量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

核能一躍成綠能

各國在化石燃料價格高漲、綠能發電量不足夾殺的危機下,核能存廢議題又浮上檯面。尤其歐盟近日宣布將天然氣與核能視為「綠能」,強調「只要有妥善規劃放置放射性廢物的場地」,就可被納入ESG等永續投資範疇,在國際拋下一顆震撼彈。

支持聲浪認為,再生能源效率跟不上用電需求,低碳排的核能是最好的過渡能源,而且一點點核燃料就能夠提供大量的電能,且現行的建築技術已經能抵禦各種天災,核電廠的韌性其實相當充足。

談到核能發電,就無法迴避掉核廢料問題,支持者認為,隨科技發展,已經有再次處理核廢料的技術,或是能長期儲存至核廢料衰變為傷害較小的物質,沒有太高的風險。國際上已有處理高階核廢料的技術,核廢料應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興建耗日時久

但核能究竟是不是能源轉型的救星,仍存在爭議。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前主委、法國能源管理局官員等多位專家今年也聯合聲明說,「核能無法因應氣候變遷」,難以取代化石燃料成為乾淨替代方案,更不希望車諾比、福島核災事故再度上演。

他們認為,核能的主要問題包括,「興建成本太高,甚至比再生能源昂貴」、「放射性廢棄物問題仍待解決,無法永續經營」、「有輻射外洩事故的危機」、「如小型模組、先進核能等新技術未經驗證」與「興建時間過久,根本來不及解救現在的能源危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