鮪魚脫離瀕危 鯊魚仍陷滅絕危機

呂翔禾 2021/09/05 15:41 點閱 9231 次
雖然鮪魚的數量有恢復,但其他物種仍面臨嚴重的生存壓力,學界籲政府加大保育生態力道。(Photo by 27707 on Pixabay)
雖然鮪魚的數量有恢復,但其他物種仍面臨嚴重的生存壓力,學界籲政府加大保育生態力道。(Photo by 27707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生態復育不能只關注單一物種!在4日的全球保育大會上,主辦單位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發佈調查報告顯示,先前遭遠洋漁業濫捕的鮪魚數量開始回升,但鯊魚、科摩多龍(蜥蜴)的數量仍逐漸減少。IUCN主席歐布勒強調,可見人類對物種的影響深遠,盼各國能加大投入保育物種的工作,減緩生物滅絕速率。

鯊魚仍瀕臨滅絕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IUCN近日發布全球瀕危物種調查報告顯示,經過多年來的保育努力,多種鮪魚的數量也逐漸回升的趨勢,包括北方藍鰭鮪魚、南方黑鮪魚和長鰭鮪魚等物種的瀕危層級都有改善,不過整體數量仍尚未到可讓學界放心,且報告中提到,海洋的環境壓力仍持續上升,不利未來物種復育。

更糟的是,全世界主要10種鯊魚中,有4種面臨滅絕的危機,而在大西洋西岸的藍鰭鮪魚、印度洋的黃鰭鮪魚數量還是在減少中;在陸地上則是科摩多龍的數量逐漸減少,因為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影響,牠們的棲地範圍逐漸減少,而與人類的衝突頻率也會隨之提升,讓牠們的生存環境更加嚴苛。

IUCN主席歐布勒表示,有3種鮪魚的數量回升,代表人類的保育還是有成效,他呼籲各國加強保育物種的行動,避免人類加入進入生態圈的「第6次大滅絕」。英廣分析,鮪魚的食用價值非常高,不過在設立捕撈配額後,情況有逐漸改善,但軟骨魚類(鯊魚、魟魚)仍面對因人類欲食用其魚翅而遭濫捕的壓力。

多管齊下保育生物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保育報告曾指出,只靠人類復育物種是不夠的,還要從減少食用(或消耗)、建立永續利用模式、減少汙染與增加應對氣候變遷方案等層面著手;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首先是減少消耗,依序則是永續利用、減少汙染、應對氣候變遷與物種復育。

非洲新聞網》提到,全球保育大會原定去年舉辦,但因疫情延期至今年,才在法國馬賽舉行。會中也首度邀請原住民,從部落的經驗分享永續發展、資源利用的模式,希望能找到減緩生物多樣性快速流失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