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種族對立越演越烈 華裔如何自保?(20210408 黃介正)

醒報編輯 2021/04/08 17:58 點閱 183928 次
亞裔必須要從社區開始,要開始關心自己生活、周邊的社區;要參政、參與社會活動,要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真正的美國人。(網路截圖)
亞裔必須要從社區開始,要開始關心自己生活、周邊的社區;要參政、參與社會活動,要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真正的美國人。(網路截圖)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黃介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文字整理:竇興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亞裔在美國受到很大的歧視,特別是疫情開始後,正式躍上檯面。有很多在美國的朋友,大家相約出門一定要結伴同行,或盡量深居簡出。過去朋友到美國去,都覺得可以驕其妻妾,在美國做上等國民,申請到綠卡又有居留,都很神氣;但現在不是,華人都藏頭縮尾的。

請黃老師幫我們說明這種狀況的歷史來源,以及整個民族性、東西文化的衝擊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刻板印象

黃介正:在台灣,大家都聽過美國是「種族大熔爐」。美國之所以強,正是因為有多種族居民,它把全世界最優秀的人吸引到美國,成為永久居留的居民、或美國公民。從諾貝爾獎得主來看,美籍是高居世界第一的,但大都不是原本就出生在美國的人。

回到華裔來講,在早期、差不多兩個世紀之前,基本上都是華工,華人到美國都是建鐵路的工人,做比較下等、低端的工作。這些人的形象,就是美國長期以來所造就的刻板印象。很多白人看到亞洲人,會把自己眼睛拉一下,變成瞇瞇眼,這類動作就有點歧視的味道。

我自己在美國也住了不短的時間,可謂感同身受。但就整個社會層面來看,亞裔其實也有該檢討的地方。以台灣人為例,大部分都喜歡停留在同溫層中,那時稱為「老中」,也就是比較不喜歡交際,不擅長跟外國人交流,打入外國人社區的圈圈;偶爾願意做一些公共服務,但大部份的休閒時間都是自己人聚在一起,話家常不需要講英語。

安逸度日反被忽視

一百多年來,華人或者是台灣人,在美國定居、歸化成為美國公民的如此之多,但實際上,不論是在任何行業,願意融入美國的整個系統、想要在美國出人頭地,普遍並不多,大家只是想過比在台灣或大陸更好的日子就好。

所以在台灣,他不願意當公務員;但到美國,他覺得做什麼都好,生活、收入穩定,健保OK,等於離開了政治圈、風暴圈,去過一個安逸的生活。於是在美國這種高競爭社會裡,變成是聲音不被聽到的少數族群。

問:美國吸收各個民族的優秀人才,才能夠成就他的偉大;但卻因此造就美國變成白人至上,因為白人的競爭力就不如外國人,於是白人反撲,川普也替他們說話。

想問一下黃老師,這樣是不是有點縱容讓白人來報復亞裔人?因為各方面的薪資不平等,或覺得亞裔搶了他們的位置等,是否有怎麼樣的情緒在裡面?

階級式社會釀情緒

黃介正:我剛講的那些刻板印象,如果是在比較大的、制度比較完整的公司,或美國的大學、智庫,問題不是很嚴重。

但就全美普遍來講的話,有部分工作真的必須要靠亞裔或印度裔,例如要用到數學、物理化學、基礎科學等,有很多都是要靠亞裔人士來做。尤其是在高科技行業,在90年代以後,有很多亞裔人士收入是遠高於白人的。

還是有很多白人在做會計、人資或業務這一類的工作,但這些人的薪水都比不上軟體開發工程師,比不上那些常春藤盟校畢業的亞洲金頭腦。工程師可以為公司設計最先進的產品,故薪資就高。另外華人還會被印度人歧視,因為印度人相對於華人來講,更會交際、也更專業,甚至有很多高科技甚至智庫的主管都是印度人,華人反而在印度人之下;而印度人又在猶太人之下,其實變成一種階級式社會。

川普之所以會當選、拿到這些票,也讓我們重新重視長期被忽略的「老白男」,或者說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白人,講白一點,就是美國早期先民的子孫或原始股東。他們看到這些比較低階的移民反而變高階了,於是就產生了不平衡的情緒。

問:川普的政策跟拜登是不同的。川普在任的時候,是如何的縱容報復情緒,而拜登時代就改變了這樣的情況;或者說是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對待移民層面上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白人各種見解

黃介正:就總統或領導人來講,川普知道他的選民、選區在哪,知道他當選就是靠這一群不滿的白人。所以他上任的過程當中,包括他個人來講,就對其他族裔的歧視較多,也縱容不去壓抑,作為領導人,沒有去做社會和諧調解的功能,反而不斷地搧風點火。

而拜登總統目前在很多方面,包括病毒名稱、譴責暴力等,已經做了一些平衡的表態與動作,但的確來得有一點慢。若說短期見效,不論是誰也不容易,不過最起碼在態度上面,會讓少數族裔有多一點期待。

問:近期亞特蘭大發生的槍擊案,6個亞裔女性遇害後,亞裔、非裔、及其他種族都挺身而出,發起各種運動及遊行,希望能夠推動執法、立法,來鼓勵這些受害者發聲。想請問黃老師,你覺得這些行動的作用為何?您覺得亞裔人士如何自保?

善用民主多參與

黃介正:我覺得亞裔人士不要碰到事情的時候才上街遊行一次,必須考慮如何持續、持久,這樣才有用。依亞裔的性格,基本上亞洲人會跑到美國去,有很多是為了追求穩定,並沒有想要主導美國;想要做美國公民,但又置身事外,不喜歡管美國人的事,這是最大缺點。

目前來看,亞裔參政少之又少,我覺得亞裔必須要從社區開始,要開始關心自己生活、周邊的社區;一定要參政、參與社會活動,要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真正的美國人。如果要留在美國,就不要每天待在家裡,想著自己是中國人、看台灣的電視,卻拿著美國護照。

我不會鼓勵華裔去學空手道、跆拳道、雙截棍或國術,在街上跟人對打,最重要的是參與美國社會,把自己變成真的美國人,才能夠走進美國的主流。

問:其實美國社會是一個民主、成熟的社會,所以要用民主來解決這個問題是吧?

黃介正:沒錯,你不去參與、永遠躲在小圈圈裡面,就永遠是被歧視的受害者。

問:謝謝黃老師精彩的分析。在美國這社會,越不講話,別人就越不注意你的權益,還是要自己上台、上街,進行各種的行動,去爭取權益,才能扭轉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