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儒集》全球金融評比浮動大 台灣金融產業待重整

白丁 2020/09/28 14:21 點閱 2012 次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最新報告出爐,第一名仍由紐約蟬聯,倫敦第二,上海擠下東京名列第三,國安法實施後,備受關注的香港則擠下新加坡位居第五。台北上次狂跌41名到75名,這次激升33名,居全球第42名,名次升貶,如坐雲霄飛車,欲求穩定進步,台灣金融革新勢在必行。

這份受到世界矚目的英國商業智庫Z/Yen Group與中國大陸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l)顯示,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紐約未改全球金融界老大地位,但是只比第二名的倫敦評分多4分,上海比東京多1分,台北這次評分大増22分,顯然有進步。

台北名次激升33名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控制良窳,確實影響投資人信心,寧願回歸傳統前10大金融中心,尋求資金避風港,這也是此次台北在金融中心評分受惠原因之一。香港似乎仍然保持優勢之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未如外界預期,受到美國制裁影響,至於長期發展如何,仍待觀察。

GFCI的分析包括政治穩定、監管環境、生活品質、基礎設施、老手人才易招聘、市場流動性、聲譽、文化多元性等,每年發佈二次。國際金融環境競爭激烈,台灣排名載浮載沉,上(27)期台灣從第34名狂跌到第75名時,金管會歸因於英國商業智庫傾中,不公平,這次台北上升33名,居全球第42名。

金融產業待開放

不過從台灣歷次評鑑成績看來,在全球排名都不理想,充分顯示不論證券、保險、銀行及相關週邊金融產業,台灣都亟待大幅改革開放,儘速推動國營金融機構民營化、金融機構整併、金融科技創新、金融業務大鬆綁、強化證券市場籌資及保險業務新創,以期積極邁向國際市場,為台灣金融界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無獨有偶,台灣大學金融中心與台灣金融教育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銀行競爭力評比最近出爐,在最佳銀行獎、最佳財務經營績效獎、最佳獲利能力奬、最佳國際市場發展能力奬、最佳領導者遠見與經營策略奬、最佳規模與成長奬、最佳經營能力奬、最佳償債能力奬、最佳非財務經營績效奬,共計九大獎項。

45個受獎銀行中,國營行庫只有第一銀行獲得最佳國際市場發展能力奬,台灣銀行、合庫銀行、第一銀行受惠於老行庫根深蒂固的市場佔有率,得到最佳規模與成長獎,其他各奬項全部由民營銀行囊括,國營行庫的競爭能力,可見一斑。

蘇揆豪語未見成效

去年4月公股銀行董事長、總經理人事大風吹,行政院長蘇貞昌發出豪語,要讓新任董、總發揮「鯰魚效應」,讓銀行「活起來」,一年半過去了,國營行庫在台灣自家人關起門來的評價,成績單依舊,經營績效狀況百出,獲利能力也沒有進步,說好的鯰魚呢?政府要怎麼向全民解釋?

國際金融競爭激烈,如果政府一直淪於口號治國,台灣金融界的未來在那裡?人民如何期待政府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