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溫飆高、人為汙染 全球珊瑚白化危機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08/25 14:20 點閱 2574 次

依據全球各大氣象單位的觀測數據,過去12個月是人類歷史上溫度最高的時期,氣候暖化也正如火如荼的在世界各處肆虐,不只大氣層熱烘烘,海洋的熱浪也屢屢飆高。

最近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珊瑚礁觀測系統,就針對世界各處的珊瑚礁海域高溫發布了可能產生白化危險的警告訊息。該署根據衛星監測的海水表面溫度資料,將警告從輕微到嚴重分為三個等級:一般警示 (可能發生白化)、警報等級1 (發生明顯的珊瑚白化事件)、警報等級2 (有嚴重的珊瑚白化狀況,以及珊瑚大量死亡)。

台灣珊瑚白化危機

臺灣入夏以來持續受太平洋高壓籠罩,不但創下7月史無前例的高溫及零颱風紀錄,連帶使得臺灣周邊海域的海溫也飆高,也在NOAA警示的範圍之內;特別是臺中以南的海域,包含墾丁、小琉球、臺東、東沙環礁、太平島等地區都已列入警報等級2的範圍,若是高海溫繼續發展,珊瑚白化及大量死亡將難以避免。

實際的現況也確是如此。根據學者與民間團體的觀測回報,目前澎湖南方四島、墾丁、蘭嶼、東沙環礁的淺水域,都有珊瑚白化現象;尤其南海的表層海水已經出現溫度高於30℃的紀錄,超過了會造成珊瑚白化的29℃門檻,影響層面廣闊,情況更是十分危急。

海水酸化、人為汙染

珊瑚白化自然與生長的環境息息相關,水溫升高會造成珊瑚蟲體內的藻類死亡,因而露出白色的鈣質骨骼。通常短期的快速升溫並不會造成珊瑚白化,只有持續的異常增溫則才會造成珊瑚大量的白化;此外,單純的變白並不表示珊瑚蟲一定死亡,但是卻會大幅升高珊瑚群體死亡的風險。

除了海水溫度升高對珊瑚的生存有重大衝擊,海水酸化、過度捕撈和人為汙染(如油輪漏油事件)也會帶來擴大的危害。過去半世紀來,全球珊瑚礁的損失十分嚴重,例如在加勒比海,過去35年之內損失了約75%的珊瑚礁;即使作為全球保護最好的澳洲大堡礁,在過去50年內也折損了50%。

減碳保育救珊瑚

珊瑚礁猶如海中的熱帶雨林,不但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海洋生物的培育場所和保護,也是沿海居民主要的食物來源,更是旅遊觀光的景點,帶來可觀的收入和眾多就業機會。完整的珊瑚礁還能成為自然的防波堤,降低暴潮巨浪的傷害。因此,對四周環海的臺灣,珊瑚礁在生態糸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在當前漁業資源日漸枯竭的時候,更是屬於全國人民最珍貴的海洋資源。

地球的海洋在過去270年來為我們吸納了人類過量排放二氧化碳的3成,以及93%的熱能,在氣候調節上有重要的緩衝功能。如今全球珊瑚白化警訊又起,全世界應在巴黎氣候協議的框架下,加速推動溫室氣體的減量與保育工作,才能確實維護珊瑚礁的生態與生機,避免海洋生態系及食物鏈的瓦解崩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