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
文字整理:張庭維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最近慶賀柏林圍牆倒塌三十週年,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記得好多年前讀過一篇文章講到,「三十年前再樂觀的人,都不曾想像柏林圍牆會倒塌,東、西德復合。」,可以說跌破全世界的眼鏡,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令人感動的事情,就像現在也不太有人會設想說台海兩岸會真正走向和平,都分開那麼久了,反而南北韓還覺得容易一點。
東、西柏林分治
嚴震生: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看過香港出版的「今日世界」雜誌,大致介紹柏林圍牆,東、西德的分開之後,其實柏林這個城市是在東德境內的,西柏林是完全被包在東德境內,只有一條公路能通到西德當時的首都波昂。
我只有一個印象,當時是這樣一個分治的情形。後來,在我讀了政治和歷史之後,才知道有原來東、西德分治的時候,並沒有這一堵圍牆,而是在60年代才興建的,之後就用牆分隔了很長一段時間。
1987年雷根總統跟戈巴契夫見面的時候,說出了一句名言到現在都還言猶在耳, 就是「戈巴契夫先生,請推倒這堵牆!」(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當時大家都覺得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結果2年之後,圍牆真的就垮掉了,當時的民眾開始瘋狂爬過圍牆,而管制的哨兵也不管了,圍牆隨著人群漸漸倒塌。
蘇聯附庸國
另外一個故事,是我在美國教書,當時最流行的是柏林圍牆的石頭,可以買一袋石頭當紀念品。這是一個很大象徵的意義,雖然蘇聯不是直接控制東德,蘇聯底下的聯邦,東歐地區的幾個國家,我們都把他當作是蘇聯的附庸國,包括波蘭、東德、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這6個為主。
當柏林圍牆倒塌後,東德政權開始不穩固,開始也影響到蘇聯底下的其他附庸國,就像骨牌效應一樣,聯邦裡的其他國家也開始所謂民主化的進程。
東歐聯邦解體
我的碩士論文主題是關於羅馬尼亞總統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外交政策,結果他在1989年的12月,就是柏林圍牆倒塌之後的一個月,當時齊奧塞斯庫是在一個群眾大會,還認為自己能夠掌控全局,沒想到羅馬尼亞人民反抗,國內爆發革命要他下台,最後竟是齊奧塞斯庫和妻子遭到槍決。
羅馬尼亞政權開始垮掉,然後東歐一下子就變天了, 1990年10月德國統一。柏林圍牆倒塌所帶來的連帶影響,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和戈巴契夫在馬爾他峰會宣布冷戰結束,隨後簽署武器管制協議,大幅削減美蘇核子武器,戈巴契夫1991年12月25日辭職,蘇聯也隨之解體。
這次在慶祝柏林圍牆倒塌三十週年的時候,包括德國總統、德國總理梅克爾、東歐國家的領導人們,都前去共襄盛舉。但這次的感覺跟以前比相去甚遠, 以前大家的感覺上是還是比較興奮的。
走回威權老路
經過了這麼多年,各個國家統一自由之後,卻衍伸兩個大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有些東歐國家又開始走回威權路線,包括匈牙利、波蘭,另外還有很多極端右派開始興起,過去冷戰期間共產黨是左派的問題,現在變成左派垮了之後,有些右派的勢力撲來,到底這會不會因此威脅到歐洲?
東、西德統一之後,整個東歐國家全部都加入歐盟,檸檬肉,也加入北約,對於俄羅斯來講,是一個滿大的威脅。所以俄羅斯會希望有一道緩衝區,包括白俄羅斯、烏克蘭不要再加入北約和歐盟。
再次陷入分裂
但是以現在趨勢發展來看,烏克蘭也想加入北約和歐盟,俄羅斯開始擔心了,因為如果連烏克蘭也加入,那整個歐洲的勢力就非常接近莫斯科,這是一個矛盾。另外,美國在川普上台後,跟歐洲、北約的關係搞得很差,導致整個歐洲的概念,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歐洲從慢慢開始成為真正的一個歐洲,到現在又開始分裂了。這個是大家在紀念柏林圍牆倒塌三十週年之後要面對的問題。
問: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剛剛所提到的,我們現在來看,若之前能夠預想到,說不定柏林圍牆就不要倒塌了。後來發現這30年來東、西德他們的貧富不均,2個地方的文化30年來都沒有辦法真正的融合。還有一些東德人懷念當初的共產主義的時代。
現在,他們也感覺雖然有了自由,但是他們想要的還是以前的生活節奏。
歷史時間點
嚴震生:如果回頭看當時西德是怎麼樣願意接納東德的,當時馬克1比1把它吃下,應該是1比4的, 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就是讓東德的人能夠很快地融入西德的經濟成長。另外,梅克爾是東德人,卻能成為東、西整個德國的總理,就表示說,即使東德在共產主義底下,還是有一些傑出的人才,梅克爾做了10多年的總理,現在也是平衡川普最重要的力量。
我自己在看這個議題都會想到説,1989東西德統一的半年之前,天安門事件發生,如果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時間是在德國統一之後的話,有可能中共看到東歐的所發生的情況就不敢去鎮壓了。這個就是歷史的時間點奇妙的地方。
問:這中間最大的衝擊,因為柏林圍牆倒塌,導致蘇聯解體,我覺得這個歷史的意義是不容抹滅的,現在想到當時的景況,還是會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