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的社會憂鬱(游常山)

游常山 2019/09/08 15:50 點閱 31129 次

台灣社會自2018年已經進入高齡社會,每七位有一位超過六十五歲的國民,據說如果沒有外來移民補充、且少子化繼續發展下去,到了2046年,就是每二位台灣人民有一位是高齡長者。

政府積極應戰。台北市政府因為資源較多,目前在全台北市各基層(以里為單位)都設立了「健康促進」的「社區關懷據點」,台北市還把年齡壓低五歲,六十歲的市民就可以帶健保卡進來享受據點的資源,以避免日後憂鬱症並延緩八十歲高齡後可能的失智症。

世紀的疾病:憂鬱症

這幾年憂鬱症的討論如汗牛充棟,被比喻為世紀的疾病。這些患者未必是老人家,但是長者因為覺得生命走到黃昏,小部分人自覺生命無意義,無法感受愛與宗教情操的,的確罹患憂鬱症比例偏高。

於是醫界發展出來的治療對策,是結合宗教的饒恕與愛,最後帶往信仰的永生之路,發現是有效的治療。否則憂鬱症者會有四成企圖自殺,而根據統計,最後會有15%自殺成功,徒留遺憾。

心靈的無底洞

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記得自殺身亡的藝人倪敏然,研究憂鬱症的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專家林信男教授在對基督教救助協會的授課課程中,重提倪敏然自殺時口袋發現一張【聖經】的金句:「我的恩典夠你用。」可惜自殺想法還是成真,顯然他還沒有感悟基督信仰,林信男教授說。

憂鬱症患者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及目的,陷入心靈的無底黑洞,看不到任何脫困的可能,的確是需要我們拉他們一把。

高齡患者的治療對策,醫界發展出:信仰、藝術、音樂、繪畫、運動共五套治療,其中居首位的信仰治療如今被公認是最有效且能釜底抽薪,因為用【聖經】當醫藥保健的心靈急救箱,主要歸因於被救的人已經是「新造的人」。

高齡憂鬱症是雙重弱勢

此話怎講?因為相對於多數病症的病灶有一個物理的基礎,有病毒與細菌等病理學可以直接取樣的證據,憂鬱症是一種結合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四個層面的複雜疾病。林信男教授說,比較準確的說法是:「無法對外宣洩的憤怒」,以及「一再挫折而學習來的無助感」,於是發展到後來鬱悶想死。

聖經彼得前書(4:12)說:「你們遇到火一樣的考驗,不要驚怪,好像所遇到的是很不平常似的。」這話直接點破生命是苦的本質,但是來自屬靈的聲音要我們化苦為樂。憂鬱症者無此能力,高齡憂鬱症更是雙重弱勢,我們對他們能夠沒有負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