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國家公投 帶台灣創新未來 (20190619財金論壇─聶建中、李述德、林火燈)

醒報編輯部 2019/06/27 10:29 點閱 246572 次

主持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與談人:李述德(前財政部長)
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記錄與整理:廖亭雅

主持人聶建中(以下簡稱「問」):網路時代快速發展,從3G、4G、5G到與整個世界互聯網,科技已經大幅改變世界的面貌,也讓人想起李述德部長曾說過的「大智移雲社物生機」這八個對科技的簡稱。

數位國家公投法

科技越來越發達,中選會近期在談論「數位國家公投」,林火燈董事長當時的發言非常亮眼,在這想請教林火燈董事長,所謂「數位國家公投」是指什麼?它所想表達的概念為何?

林火燈:張善政前院長之所以要推動「數位國家公投」,有三個訴求。第一、他想訂定一個數位經濟的相關立法;第二、他希望政府中央部會能有個數位創新委員會;第三、有關數位創新委員會的人才任用,期待能不受現在公務體系的限制。

再來談「數位國家公投」的背景。今天已邁入數位時代,企業經營也開始以數位為重,這概念即便是套用在政府或是國家,數位仍會是關鍵要點。再以庶民的角度去探討,若能將生活上的相關事物都加以數位化,想必會大幅增加民眾福祉。

數位經濟在台灣

為什麼一定要推動「數位國家公投」?其實政府目前已經有在推動數位化,並不是沒有,譬如國發會就有單位在推動,過去曾銘宗主委在金管會時、李述德部長任職交易所董事長時,都有在認真推廣大數據數位化。

問題是,無論我們所看到或沒看到,都只是非常片面的部分,這就是需要推動「數位國家公投」最主要的原因。以Uber在台灣為例,大家所注意的往往都是Uber會搶走計程車業的生意,使計程車業無法經營、生存,於是大眾就將Uber定義為運輸業。

但對我而言,Uber是一種分享經濟,也是數位經濟的一環。可是要如何讓大眾了解,Uber其實是屬於數位經濟,而不是單純的運輸業?到底台灣應該要以什麼角度去看待數位經濟的相關產業,還是選擇一律與數位經濟絕緣,這值得再思考。

數位創新委員會

同時這也解釋,為什麼需要成立數位創新委員會的主因。第二、負責數位創新委員會的工作者,應該要能破除現在舊有的公務體系限制。李述德部長待在公務機關的時間很長,而我一輩子都待在國營機關,我們都很清楚會受到的官僚體制限制,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數位需要創新,需要破壞與突破,讓它能跟現有的官僚體系做區隔,倘若所有人的任用資格,仍遵照舊有體系,實際上往後推動是會受到阻礙的,也就是選用既有的體制與任用既有的人,文化、制度、系統等都會被限制其發展。

期望台灣未來能採用不一樣的作法,加速推動數位化。

數位經濟專有機構

問:假設我是一個不了解「數位國家公投」的外行人,也就是一般民眾,能不能提供一個簡單、一刀兩面的說法?到底「數位國家公投」是想推動什麼?

林火燈:我再用Uber舉例。如果將Uber交給交通部管理,交通部只能看見Uber與計程車間的相對關係;但Uber也是數位經濟的一環,經濟部是否也可獲得管理權?而且Uber還有金流上的問題,這時候金管會是不是也能參與?

問:林火燈董事長的意思是Uber應該要有一個專屬的機構去管理?

林火燈:沒錯!Uber其實是一個跨部會的企業,我想李述德部長很清楚,現在各個部會的組織都偏向於傳統,需要重新建立的一個新的制度與系統。

大眾需求為依歸

問:可是Uber仍會衝擊到計程車業,就算是推動「數位國家公投」不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以民眾的角度去思考,會認為政府只是另立新部門,專門去推動Uber產業罷了,李述德部長認為呢?

李述德:講到最後,都是以大眾的需求為依歸,提出來的概念基本都是為了幫民眾爭取更好的生活及服務。剛剛有提到很多專有名詞,民眾可能就不能理解的很清楚,像是數位經濟、分享經濟等名詞。

歸根究底,還是要從基層的角度來看,民眾到底想要什麼?透過資訊、軟體、硬體的發展,開發創新企業,的確創造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服務方式,這是完全的正面影響嗎?其實若對一方有好處,就會使另一方行業產生部分損失,但如何要將損失的程度降到最低,進而照顧更多人的福祉。

企業全面數位化

至於數位政府、數位經濟也好,因為牽涉範圍不多。只要單位主管抱著本位主義,偏重於一方交通資訊的角度、商業管理的角度、稅務角度,判斷的情勢都會不同,管理起來也就會紊亂無序。

我希望能有一個專門管理單位,負責統籌數位相關事項,這是我的認知。透過一個單位的統籌,制定數位經濟相關法令,再進一步整合、培育人才與維持後續經營管理,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提供民眾更好的服務。

科技發展不只有金融,也有涉及交通科技、醫療科技、餐飲科技等多種相關企業,只是恰巧最近引起輿論的都是金融科技範圍,實際上金融科技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只是以前的範圍、內容沒有相對那麼大。

幾十年前就出現的信用卡,就是金融科技。現在坐車,悠遊卡一刷,也是科技的一種,只是隨著社會發展功能越來越多元,一卡就能走天下,不像以前買車票時都會弄得身上有一堆零錢,走起路來也不方便,同樣道理,現在醫療、交通、教育等各種服務都會漸漸全面數位化。

台灣朝科技島國邁進

問:謝謝李述德部長。假設數位公投法通過,希望政府能創立一個專門掌管的創新部門。李述德部長提到科技是早就存在的東西,FinTech意指金融科技,當所有東西都加上Tech(科技),同樣地也會發展的越來越廣,而且自從有網路、電子資訊開始,就產生了科技。

不過,林火燈董事長也提到,很多公司都表明自己是科技公司,即便看起來是投資銀行,但對方也會表示自己是科技公司,例如花旗銀行。坦白說,我在台中有配合幾位夥伴做科技旅館,他們也表明自己絕對不是旅館,是科技公司。

人民究竟需要什麼,其實就是發大財!可是科技沒有適當進步就無法真正的發大財, 以前說台灣要成為電子島國,現在要朝科技島國邁進,才會有美好的將來。下面想再請林火燈董事長深入分析,台灣未來要如何運用科技在決策部門資源上?

科技加速台灣發展

林火燈:聶教授剛剛提到,現在有很多公司都宣告自己是科技公司,背後代表的意涵是什麼?譬如過去的科技或IT業,大家都會認為他們屬於輔助企業,換句話說,就是先將業務計劃設定好,再看IT能在計畫中扮演什麼角色。

現在情況相反,企業必須先知道IT或科技能做出什麼樣的計畫,再去設計商業模式,或是藉由科技去發展新的業務機會,整個觀念都倒過來了。台灣如果想要增強競爭力的話,就必須推動「數位國家公投」,使科技發展速度再加快。

公共角色數據數位化

舉個例子,譬如說有家公司希望我去擔任他們的獨立董事,就必須準備關於我的相關資料,送交給董事會審核,我需要做什麼?第一、我曾擔任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的職位,就要到台灣證券交易所申請我的在職證明。

再者,假定我最高學歷是政大碩士,就需要前往政大申請碩士證明;第三、我現在擔任福邦證券的董事長,也必須申請一張職位證明書;等資料備齊後,再一起送往對方公司的董事會,等待審核過程。

以上種種的步驟,聽起來簡單,在實行上卻會變得非常繁雜。尤其對於已經在職場待一段時間的人,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定程度都成為公共角色,卻還是需要申請大量的書面文件才能去證明自己的資歷。

從這例子能看出,如果今天台灣要做到數據數位化並不是很困難,只差在現今台灣的社會有沒有這樣的氛圍,以及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統整機制去實行,倘若「數位國家公投」通過,一切步驟都能加快。

科技生活最佳化

再舉第二個例子,每一次只要在台北市開車,我都會感到很生氣,為什麼?因為台北市的道路並不長,可是每個道路的紅綠燈秒差往往都達90秒至120秒。

我始終都覺得,以現在的科技來說,台北市絕對有足夠的能力,用AI去計算每一個道路所需的最短秒差,達到科技最佳化。可惜,目前還沒有人正視這件事,雖然在科技領域中有許多人在努力,所以不能說台灣完全沒有變化,簡單講,發展還是太慢了。

政府需重視科技

問:林火燈董事長指出重點了,現在台灣有沒有人在做?有,大家都在做!不單是了解科技產業趨勢的人,部分有智慧洞見的企業家同樣在呼籲,但最主要還是需要政府主動推行相關政策,科技才會有大躍進。

現在政府因為忙著選舉、討好人民,導致沒有花太多心思處理台灣的科技產業區塊,沒有真正為國家的將來而著想,即便政府知道科技發展會影響世界走向,讓整個世界都產生變化,仍沒辦法將心力放在上頭。

但這也證明「數位國家公投」其重要性,希望能透過高階層級的菁英去呼籲,讓台灣能真正走向科技數位化,否則是沒有辦法成為科技島國的。

民眾福祉才是最終目的

李述德:我每天都會觀察政府所實施的政策,是否能為大眾的工作與生活帶來正向幫助,替民眾增加福祉。政府能為我們所做的有很多,尤其對於資訊在硬體、軟體的發展更甚。

回想20、30年前,台灣一路從3C進步到4C再到5C,現在又有3G、4G、5G陸續問世,對於軟體的開發及硬體的精緻度都不斷在進步。至於對業務發展,也能創造新的作業模式及流程,開發嶄新的服務方式。

與舊有體系做區隔

好比財政部的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就會變得方便許多,再加上台灣進出口一年能高達幾千億,關港貿單一窗口也能大有改善,而且還能再更精進,因為科技發展是無止境的。

單講金融部分,即便是數位國家或數位政府,都早就有實行相關政策,只是牽涉的範圍只在一個單位裡。伴隨金融科技範圍逐漸擴大,層次也必須不斷提升,開始涉及行政院、總統府等階層。

如果可以統合各行各業的需求,就能重新建構出新的服務模式。再以這為前提,人員該如何培訓、如何制定相關法規、後續監督管理怎麼進行等,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法規。我建議,身為業務的人要懂資訊,資訊的人也去了解業務,兩者就能相輔相成,如虎添翼。

大智移雲社物生機

至於金融科技,在前幾年金管會就要求金融周邊單位需要去推展,或者進一步歸納整理,包括大數據、智能手機、移動裝置、雲端運算、社群網路、生物辨識、機器人等,甚至未來還會再擴大至人工智能(AI)、擴增實境(AR)、網路借貸(P2P)。

這對於社會大眾的金融服務,確實能提供很多幫助,如今銀行朝向網路銀行、無人銀行發展也是同樣目的,就是要帶給民眾更便利的服務。誠如林火燈董事長所說,申請文件時就不用再以紙本方式領取,達到「多用網路少用馬路」的成效。

第三方支付勢在必行

問:「多用網路少用馬路」李述德部長說得很有趣,科技的確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剛才提到,有企業是想突破現在這困境,從中找尋新商機,但總的來說,都是需要國家層級親自去推動才能快速有效的實行。

李述德:前陣子鬧得很大的第三方支付,問題就出在政府建立的部門,跟業界給消費者的期待有一段落差,因而產生後續一連串的問題。相對來講,第三方支付之後的發展仍需要一陣摸索吧。

問:從國際競爭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是一定要推行的,政府應該要去改善做法,畢竟台灣在科技發展的競爭中,的確屬於落後的一方,反觀中國的腳步就比台灣快很多,地方政府目前看來還是防弊勝於新立。

科技決定未來

林火燈:李述德部長提到一個關鍵,政府應注意民眾真正的需求,並明白國際趨勢落在哪裡,對於現有法規產生的障礙,要想辦法改變,而不是做為逃避的藉口。

主持人:的確,科技會決定台灣人未來的生活,國家勢必要將心力投注在科技發展上,如馬雲所說「Believing Is Seeing(眼見為憑)」,在創新的年代必須相信其存在,才能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