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與信仰有關? 英期刊分析心結

邱慕天 2018/10/08 14:47 點閱 14676 次
《經濟學人》指出英國國教信徒立場較偏向於脫歐,圖為國教派信徒聚會場景(photo by churchofengland.org)
《經濟學人》指出英國國教信徒立場較偏向於脫歐,圖為國教派信徒聚會場景(photo by churchofengland.org)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綜合報導】《經濟學人》記者不久前和英格蘭北部一間家具售貨員聊天。他是英國「硬脫歐」的支持者,只是給出的理由令人出乎意料:他看到這個國家正在重溫亨利八世的時代,這是「讓英國重新偉大」的記號。根據《宗教、邦國與社會》期刊新發佈的社會分析,宗教信仰果然左右了英國人對脫歐的看法,而且朝與美國迥異的方向發展。

國教派66%要脫歐

2016年英國脫歐的選擇,以53%略微過半的支持率壓倒留歐派的47%,至今仍尚未完成分手談判。英國威連天普基金會和蘭開司特大兩名學者最新發表的調查則發現,「英國國教派」信徒「脫歐」的傾向特別高,高達66%。

經濟學人》指出,蘭開司特教授伍德黑德在嘗試交叉分析「英國脫歐選民」和「英國國教派信徒」、「年長者」、「非倫敦居民」這幾項重疊特徵後,肯定地指出「英國國教派」與脫歐具有單獨的正向變量關係。在鎖定年齡、性別、經濟地位後,「英國國教派」都比對照組有更高的脫歐傾向。

brexit

圖說:英國國教會信徒佔全國2成,這個英國文化精神的代表性族群在脫歐投票中發揮了關鍵影響。(photo by Statista- used under CC License)

非敬虔信徒脫歐高

伍德黑德的研究也發現,並不是愈多地參與在英國國教派的教會生活,就會愈傾向脫歐。事實正好相反:每月至少參加一次國教會禮拜的信徒,「脫歐率」只有55%;例如如羅安.威廉斯、賈斯汀.威爾比等英國國教會的核心人物,都不支持脫歐。反之,英國國教會的脫歐主力在「每月聚會不到一次」的那些人,他們脫歐率高達69%。

倫敦政經學院脫歐專題部落格引述一項單獨民調發現,當英國人說自己是國教派時,他很可能信的不是上帝,而是文化。英國國教派信徒自我認同的最重要三個記號分別是:「英國國教是英國文化不可或缺的成分」,「它是社會上的道德安定力量」和「我們遺產的一部分」。

亨利八世於1534年宣布拒絕了教皇的權威,宣稱自己是教會的領袖,奠定了英國國教會的基礎,其中包括政教合一、君權神授,都寫在英國國教會《三十九條信綱》中的第37條「我們將主要掌管權歸於女王、羅馬的主教在英國無管轄權」;500年來,信仰歷史與其民族、語言、文化和習俗一同前進,形成一種融化在公民宗教中的政治神學。

篤信文化或上帝?

衛報》專欄作者吉爾斯‧弗雷澤指出,英國的「疑歐論」和本土主義承自宗教改革。
「在(歐洲)新教國家,歐盟仍然感覺有點像神聖羅馬帝國的半世俗迴聲」、「一個試圖用強制法規達成意識形態大一統的官僚主義怪獸」。法蘭克福大學社科學者瑪格麗特‧舍赫在《共同市場研究期刊》的發表被用於支持這個分析,她發現歐洲新教社群的「疑歐論」強度明顯高過天主教社群。

但威廉天普基金會的格雷格.史密斯進一步發現,對聖經和教會具有高度熱忱的「英國福音派」新信徒,在控制各個其他類別後,也持有較高的「留歐」傾向,與美國福音派在2016年有8成選民票投川普剛好相反。史密斯分析,英國的福音派人士雖然只有少少的2百萬人,但跟美國福音不是同一社經階層;他們多半教育和社經地位高、具有更加全球化的國際化視野,傾向留歐。

讓英國再次偉大?

基督教箴言報》報導,諾丁漢大學的公共神學家米爾班、威爾士社經研究所的福克斯也傾向注意到國教會已經成為「高齡、英國本地人、保守黨」大本營,教派政治傾向的識別,除了「垂直」的神學層面外,有更多「平行」社經結構因素的摻和。

自都鐸時期(1485至1603年)以來,一個「尊爵不凡的島嶼,自豪地遠離大陸」、「一塊珍貴的寶石,置於銀色的海洋中」一直是英國人的驕傲。「當初亨利國王徹底地跟歐洲的天主教決裂,英格蘭很快開始在各方面發展超越歐陸。英國脫歐後也會如此。」上文那位家具售貨員對著國家前景滿懷信心地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