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政策失準 民團痛批「假」公共化

譚有勝 2018/09/05 12:45 點閱 15343 次
專家認為,政府與準公共化私立幼兒園合作,只會使托育受到「營利導向」所扭曲。(photo by 譚有勝/台灣醒報)
專家認為,政府與準公共化私立幼兒園合作,只會使托育受到「營利導向」所扭曲。(photo by 譚有勝/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劉東皋台北報導】行政院長賴清德自認功德一件的「準公共化」托育政策,4日遭托育政策催生聨盟等團體批評是「假公共化」。學者專家、家長代表、與教保工會成員也認為,此項政策對提高教保員的專業勞動條件並無保障,多數家長也表示負擔不會減少,且仍然擠破頭想進公立幼兒園,對私立幼兒園的照護品質依舊欠缺信心。

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指出,今年七月至八月,基金會針對幼兒園家長進行「幼兒園托育經驗調查」,回收的567份問卷中,有七成以上的家長不同意,如果幼兒園全面商業化、私立幼兒園全數相互競爭,能讓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托育環境。

托育不應導向競爭

但賴清德的托育準公共化政策,只是持續將私立幼兒園導往市場競爭的方向,卻無法落實私立幼兒園的管理;結果將導致多數私立托育業者仍只以營利賺錢為目的,透過舉辦活動、增加才藝課程、假借各種名目收取高額費用,因此,調查中有57%家長認為,政府雖然補助了托育費用,但家長負擔並未減輕。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毓秀指出,行政院只是花錢買服務,但沒有落實管理,私立幼兒園多以商業利益為導向,台灣又是個造假文化盛行的社會,形式主義充斥,政府只會用補助的方式將自己應該承擔的公務責任往外推,這是不對的。

劉毓秀舉例,OECD國家托育公共化程度約占七成,私立占三成;但台灣反過來是私立占七成,公立僅占三成。托育服務的本質並不適合以營利方式經營,但台灣政府卻反而導向市場競爭方向,降低公立托育服務,這是本末倒置。

托育品質仍難提升

教保產業工會及勞工代表陳亮吟、張烽益指出,多數家長仍想讓幼兒進入公立與非營利性質的幼兒園,因此每到註冊時節,常見兩百多位家長以抽籤方式想擠進只有不到20個名額的公托幼兒園。

而且,私立幼兒園不但會巧立名目收費,政府一有補助就漲價,對於幼保人員的薪資也是能壓低就壓低,許多向政府登錄的財報數字常發生造假現象,對托育品質的提升毫無幫助。

家有一歲九個月大女兒的陳柏謙說,他身邊有一些朋友,子女都到了要送托育的年齡。台灣環境迫使多數都是雙薪家庭,他自己和太太必須輪流提早下班去接女兒。多數家長對私立幼兒園不放心,但公立幼兒園不足,也很難進去。

他認為,政府政策形同花錢了事,不負責任。常聽到有些家長對私立幼兒園不滿意,但只能儘量忍受,因為轉園不易,且又有上班、接送的問題要考慮,根本不可能如同市場機制一樣,這家服務不好就換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