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研究首發現 抑制發炎藥降心臟病風險+空腹喝牛奶難吸收? 營養師:並無差別

張嘉琦 2017/08/29 07:54 點閱 15623 次

1.研究首發現 抑制發炎藥降心臟病風險
http://health.cna.com.tw/healthnews/20170828S001.aspx
研究人員首度發現,抑制發炎的藥物能協助預防心臟病,成為迥異於醫界多年來聚焦透過降低膽固醇來預防心臟病的新方法。
美聯社報導,服用這種藥物的患者癌症死亡的機率也出乎意料地低,尤其是肺癌。抑制腫瘤的可能效果激勵人心,但這還須經過更多研究。醫師表示,這種稱作canakinumab的藥物所作測試結果,打開了新的領域。許多膽固醇正常的患者也會發生心臟病,他們發病的主要風險是慢性發炎,這可能導致動脈栓塞。
回應:抑制發炎藥物可能降低心臟病,但每種藥物都有副作用,研究也應該指出此種藥物的副作用為何。如果可以降低心臟病,又能抑制腫瘤,降低癌症死亡機率,那真的是醫療界的一大奇蹟藥物。無論此種藥物是否有如此大的效用,除了關心心臟病之外,相當多人關心癌症治療,期盼未來真的能夠研究出能對抗癌症的治療方式。

2.《謠言終結站》空腹喝牛奶難吸收? 營養師:並無差別
http://iservice.ltn.com.tw/special/health/news.php?rno=1&type=paper&no=1130674
網路流傳「牛奶中的蛋白質經過胃與小腸消化後被吸收,若空腹喝牛奶,胃排空很快,來不及吸收蛋白質,不只會造成營養浪費,且蛋白質會在大腸內腐敗成有毒物質」。不過,營養師澄清,喝牛奶空腹與否和吸收的營養成分無關,只是腸胃功能較弱的民眾應該避免空腹喝冰牛奶,以免引起不適。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副主任陳醒荷表示,不論是否空腹飲用牛奶,吸收的營養成分並不會產生差異,自然也就沒有因為無法吸收,而在大腸內腐敗成有毒物質一事。
陳醒荷指出,牛奶含有蛋白質、鈣質,衛福部建議每日補充1.5杯、約240CC,但腸胃功能較弱的民眾確實不適合空腹喝冰牛奶,否則可能因為刺激而產生腹脹、拉肚子等症狀,選擇溫熱牛奶應該會比較恰當。
回應:一直有觀察「謠言終結站」專欄,設有這樣的專欄滿好的,不時能對一些網路謠言或民眾的錯誤常識做出釐清,以醫師專家的說明清楚解釋正確的觀念。像這則關於喝牛奶的報導,就為我釐清了以前的錯誤觀念,現在才知道是否空腹喝牛奶並無營養吸收的差別,只是應避免空腹喝冰牛奶。醒報若要做固定專欄,定期報導醫療常識或訪談不同科別醫師應該不錯,但需要時間先累積一些稿量。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