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生好忙! 3成5上課、打工又家教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66810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9月開學的腳步接近,大專院校學費及生活費,成為許多學子心中隱憂。1111人力銀行今天公布調查發現,有35.5%、超過三分之一大專學生,開學後須同時打工又當家教,可謂蠟燭兩頭燒;只有家教計畫的學生達20.3%,有工讀計畫的44.2%。
回應:大學學費昂貴,許多學生都要兼打工才能付學費,但也會犧牲學習、休閒時間。我認為打工的目的可能與階級差異而有所不同,中產階級孩子打工可能是為了累積經驗,出社會後較能與業界接軌,但勞工階級的小孩多是為了賺取學費,從事的也是以服務業為主,薪資低工時長,勢必影響到學校學習。
二、考試升學最公平?同樣努力的孩子 指考命運大不同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265693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學校的教學方式也對勞工家庭較不利。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石易平在受訪時表示,現在的教育制度是以中產階級為設計中心,學校強調孩子跟父母一同實作的能力,卻忽略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時間、金錢來達到要求,顯現了學校往往預設家庭中有照顧者能夠專職陪伴孩子,或是父母都是朝九晚五的固定工時,而罔顧了不同勞動者的處境。
資源的重分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等資料,當前的大學招考方式,對家庭社經資源多的學生有利。而弔詭的是資源多的學生,考進公立大學的比率,遠高於家庭社經資源少的學生,但政府教育預算的規劃,卻是公立大學遠比私立大學豐厚,這使得原本就處於弱勢的學生更加辛苦,要花大錢才能得到一張文憑。
回應:這篇報導談到中產階級與勞工階級的資本差距,影響到家庭教養方式,以及教育資源不均深化階級落差。然而目前大學招考方式,仍是對社經資源多的學生有利。且政府預算規畫公立遠比私立大學豐厚,導致階級落差越來越嚴重,勞工階級的孩子難以翻身,新聞上看到的感人故事都只是少數個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