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中國瘋 專家認難獲利

林佳楠 2017/03/24 08:11 點閱 33831 次
中國共享單車業興起,目前Mobike為最大業者,宣稱可以隨租隨停。(photo by Mobike 影片截圖)
中國共享單車業興起,目前Mobike為最大業者,宣稱可以隨租隨停。(photo by Mobike 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綜合報導】中國共享單車業競爭白熱化,超過13億人口的市場規模讓富士康、騰訊、滴滴出行等業者都垂涎不已,接連砸下上億元投資。但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投資問題教授傑佛瑞•托森卻潑冷水指出,使用者透過手機隨租隨停、不靠站就可還車的特色,導致規模愈大、人事和維護成本愈高,業者恐難穩定獲利。

目前有200萬輛

中國公共自行車業者百家爭鳴,據美國《金融時報》20日報導,中國共享單車約有200萬輛,不像其他國家的營運模式,中國共享單車最方便的地方就是,使用者可隨租隨停,手機程式就可解鎖單車租用,也不像台灣的Youbike,使用者得回到定點還車。透過GPS定位就能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個別單車。這項特色讓使用者大感方便,但業者卻難以管理。

在外界一片看好這塊市場大餅時,美國《財富》作者史考特‧森卓斯基21日發表一篇打臉文:〈等等,共享單車在中國根本行不通〉。

森卓斯基指出,中國目前約有30家新創業者在搶食共享單車市場,其中以Mobike規模最大,它也剛將業務拓展到新加坡;Ofo的野心也不小,企業估值達10億美元,本月初剛募得4.5億美元資金。但問題是,這些業者的營運模式真的有經濟利益可言嗎?

半小時不到台幣5元

森卓斯基引用北京大學教授托森的分析指出,共享單車在中國根本行不通,他從三大面向打臉中國業者的經營模式:

一、規模愈大成本愈高:

  • 中國的自行車共享模式不具臉書或優步的「社群效應」(network effect),就算業者的市占率變大,仍舊「無法壓低每單位的平均價格。」對Mobike和Ofo來說,只要顧客增加,他們就得購入更多自行車備用,前期沉沒成本上限難以估算。

二、收費過低:

  • 租用Mobike和Ofo的單車,每租30分鐘只要付人民幣0.5至1元(人民幣比新台幣約為1比4.4)。然而,Mobike去年每輛豪華版單車的成本卻要人民幣3千元,Ofo入門款單車的成本則是人民幣250元。正因為使用者不須靠站還車,單車可能被騎到超級遠的市郊野外,業者便得額外雇員去載車、或找尋失車,徒增人事成本。

  • 此外,北京市及其他市政府已注意到單車亂停的現象,陸續劃設禁停單車的區域,Mobike和Ofo也曾被政府約談、要求管控單車數量,這對業者都是不利因素。

三、競爭者差異小:

  • 競爭者持續加入,業者難以樹立各自的特色,只能在單車外觀和舒適度、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方面有些微調。就算競爭者減少了,業者還是得負擔保管及維修單車的成本,規模變大依舊無法壓低成本。

森卓斯基指出,目前各家業者正在競打資本戰、搶攻市佔率,但是由於沉沒成本過高,即便業者搶到市場份額,也不一定真能獲利。將來若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投資人何時、能否獲利分紅,將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