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國內雙聯學位 清大、中醫大喊鬆綁+柏克萊派對008:培養「國際觀」的實際建議

莊舒羽 2017/01/24 08:29 點閱 30531 次

1.國內雙聯學位 清大、中醫大喊鬆綁
https://udn.com/news/story/6886/2246321

時代變動,單一領域學位已難以滿足未來人才需求。加上少子化浪潮,國內各大學合作密度也逐漸提高。中國醫藥大學日前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提案,指中醫大有意與清大推動雙聯學制,結合兩校生物醫學及工程專長,培育跨領域人才,希望教育部鬆綁法規、評估「國內雙聯學位」的可行性。

和國外大學合辦行之有年 但國內校際間未核准
目前國內相關法規僅針對國際雙聯學位規範,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合辦雙聯學位已行之有年,多數大學都有類似制度。但國內學校間合辦雙聯學位,目前學位授予法未核准。

清大教務長戴念華表示,清大目前的雙聯學位都是跟國外大學合作,或者是校內推動跨領域修課。中國醫藥大學專長在生醫領域,若能與清大工程系所或生科院合作雙聯學位,對於醫學科技精進及培養跨領域人才都有很大幫助。

教育部:可討論 但外界不一定能接受「A校生取得B校學位」
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推動國內雙聯學制可討論,但需要審慎研議。畢竟兩所學校入學成績基準可能不同,即使都是頂大學校,外界也不一定能接受A校學生取得B校學位,社會爭議較大,需要多方思考。

李彥儀也指出,有些科系如醫學系,招生名額由衛福部規範,可能就不適合推動雙聯學位。因此要開放國內雙聯學位,仍需要更多討論。教育部已研擬學位授予法修法草案,待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將放寬學生修讀他校雙主修或輔科,並開放修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學生也能雙主修,讓教學資源整合,學制更有彈性。

不過,戴念華認為,雖然未來學位授予法修正後,學生可以跨校雙主修,「但強度和學位還是有差」。不管是學分修習數量、課程完整度,雙主修都和學位有差距。此外,也會影響學生修讀意願,「能拿兩個學位,學生一定更有意願。」

他也向教育部喊話,「不應太過保守、故步自封」。若教育部擔憂,可以把規定、配套制定清楚,要求各校、各系所做好把關。政府部門的眼光應要放遠,「跨領域已是未來人才的成功關鍵元素」。教育部若有心鼓勵跨領域,就應將制度適度鬆綁。

回應:不太懂招生名額由衛福部規範跟推動雙聯學位有什麼關係。

2.柏克萊派對008:培養「國際觀」的實際建議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687&nid=7522

香港的雨傘革命、敘利亞難民、英國脫歐......關心它們耗時費力。曾經,培養國際觀對我來說就跟學阿拉伯文一樣──有用,但是跟日常生活脫節。直到在海外求學,我才意識到國際大事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緊密性。去美國人家裡吃飯,我說我從台灣來,他想跟我聊蔡國強,我一頭霧水。上政治課,有人說他對南蘇丹有興趣,我心裡想那在哪裡啊?

「國際觀」這個名詞有狹義也有廣義。廣義的部分我最後再說,但是狹義的部分我設定的目標是:「對於國際重大事件可以簡短概括陳述,對於他國的社會經濟現況也有基本的概念。」

例如講到阿拉伯之春,可以知道它象徵的意義;講到越戰,知道美國人對越戰的態度普遍為何。我自己不要求對事件的瞭解要深刻到足以上台演講,只是在日常聊天提起這個名詞的時候,不必因為無知而恐慌。

先把全世界都變成你的朋友
有一個網站叫做 Postcrossing,在上面註冊就可以寫明信片給世界各地的人,相對你也會收到世界各地的明信片。以有溫度的文字作為契機,開啟你對國際的興趣。

維基百科配合 YouTube 影音
有人會質疑維基百科的可靠性,但是不可否認他依然是新手入門的好工具。如果可以,我會建議你什麼網頁都切換到英文版本。維基百科的語言轉換不只是翻譯而已,而是由不同的人撰寫,所以通常在台灣以外的主題上,英文版本會有比較正確、完整的資訊。

發散搜尋以及聚焦筆記
這裡的風險是你很容易離題,或是變得太零碎。所以你可以開一個文件檔,嘗試把你找到的資訊濃縮成三百字的簡介。你可以用問題輔助你完成這個段落。例如:南蘇丹戰爭──時間、地點、角色、現況?聯合國的介入狀況?國際對他的觀感為何?並且嘗試去找那些問題的答案,不需窮盡,完成即可。

增加資訊來源:語言以及媒體
如果你不習慣英文,中文媒體也可以考慮。但不管閱讀的是什麼語言的媒體,重要的是在追蹤任何媒體的時候,都要有「交叉比對」的習慣。這是因為每家新聞都會有他自己的立場。如果在看新聞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點而照單全收,容易看法偏頗。我至今對媒體的立場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我的補救方法是「交叉比對」──看到一則新聞後,抓取關鍵字做各媒體的比對。

回應:台灣民族性較單一,培養國際觀要比他國更積極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