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放假學福利國 學者:難逃加稅

鄭羿菲 2016/08/25 19:03 點閱 9242 次
曾任教育部顧問的周逸衡教授認為,民眾爭取放假固然有理,但要走向福利型國家,恐須有增加稅賦比例的心理準備。(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曾任教育部顧問的周逸衡教授認為,民眾爭取放假固然有理,但要走向福利型國家,恐須有增加稅賦比例的心理準備。(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針對勞團頻頻向政府「索」假,學者提醒:若台灣想學北歐、歐洲等國家走向福利國家、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民眾就得有增加稅賦比例的認知。曾任教育部顧問的周逸衡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現在的政府願意突破法律倫理框架迎合民意,但會帶來什麼結果?從管理學角度來看,頗令人憂慮。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勞工政策一直引起勞資雙方爭議,從「一例一休」草案推動期間,勞資團體都齊聲吶喊政府「失信」,甚至引起資方團體全面退出談判桌,讓今年的「基本工資」會商持續打水漂。另外,在7天國定假日的刪復上也因草案推動無進展而無定論;現階段七休一的落實也引起諸多爭議,各界都還在等待勞動部10月前擬定、公告新「彈性」(裁量基準)函釋,才有可能落幕。

執政風格突破

「勞團想爭取更多的假日,以現在的政府執政風格來說,並非不可能實現。」周逸衡在訪談中說,蔡政府執政三個月以來,民眾多次看到政府為了特定族群,突破許多法律倫理的框架、開了許多「特例」,如教師節勞工放假等,這會是令人期待的「改革」方針,但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恐怕令人憂慮。

周逸衡指出,組織中有很多法令、規章規範,而要排除規章適用產生特例,通常需要考量很多條件、及在什麼特殊情形下能使用,若特殊解釋只是針對某一族群、時間點而提出就不太合適,否則會有其他團體要求比照辦理,如華航罷工事件後續,「一旦組織的規則被打破,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的待遇不公平而爭取,政府、社會就會變得不穩定。」

勞工放假企業成本高

「這次的教師節勞工放假、教師沒得放的特例是不太合理,但主因是勞動部『一例一休』法案未修完的過渡期,應該也是最後一次放假了。」周逸衡說,換個角度從企業經營者的立場來看,短短一天的教師節其實對公司財務、業務影響巨大,就像政府宣布放颱風假,「企業就得支付更高額的加班費、獎金,來鼓勵員工仍自主願意到公司上班、趕國外企業的訂單。」

至於勞團持續向政府索7天國定假日,周逸衡表示,「政府若打算允諾,就必須考慮所有人都恢復7天國定假期。」他認為,民眾若想要朝向北歐、歐洲等福利國家減少工作時間來增加生活品質的方向走,北歐等國家的稅賦都非常高,勞團有責任為人民把關,而不是看到某個優良制度就想大力衝撞、訴求,否則執政者不能顧全大局時,就會造成社會的不平衡。

周逸衡最後說,放假的議題是可以討論的,但以台灣現階段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及目前的產業基礎,真的有這個條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