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結束40年後 越共總書記訪美的意義 (嚴震生)

嚴震生 /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2015/07/14 13:01 點閱 1895 次
在雙方建交20年的前夕,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7日首次訪問美國,與歐巴馬總統進行了歷史性的會談。(photo by 白宮官網)
在雙方建交20年的前夕,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7日首次訪問美國,與歐巴馬總統進行了歷史性的會談。(photo by 白宮官網)

1975年4月底,美國從越南完全撤退,結束了美國建國以來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是唯一真正挫敗的戰爭。

儘管越戰有其國內反戰運動所引發的政治及社會意涵,但不可否認地是對一個超級強國而言,無法以絕對優勢的軍力打敗靠游擊戰起家的越共,是其戰爭史上最不光榮的一頁。

【難以癒合的歷史傷痕】
越戰是美國3、4年級世代成長中非常深刻的記憶,除了因「不知為誰而戰」所引起的反戰示威外,徵兵制度所引發逃兵(draft dodgers)或緩召(deferment)問題及其後續政治效應、越戰退役軍人重返社會的調適、戰後協助越南難民及戰友苗族(Hmong)移民美國所引發的歧視及衝突、越戰紀念碑興建及設計的爭議、美軍在越南戰俘的搜尋及回歸、使用化學武器橙劑(Agent Orange)所造成的人體傷害及後續集體訴訟,在在都撕裂美國社會,其傷口久久未能癒合。

【歷史性的高峰會】
在越戰結束後的20年,當年反戰及被視為有意規避被徵召柯林頓總統,於1995年決定讓美國與越南關係「正常化」(normalization)。在雙方建交20年的前夕,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7日首次訪問美國,與歐巴馬總統進行了歷史性的會談。

儘管兩國在上一世代有越戰的衝突經驗,而越南也沒有與美國有任何軍事同盟條約,但是歐巴馬總統卻在白宮高規格接待一位既不是國家元首(張晉創國家主席)、也不是政府領導人(阮晉勇總理)的非最高權力者(越南為集體領導),顯示雙方關係非比尋常。

張晉創及阮晉勇都曾訪問過美國,但阮富仲卻是當年讓美國吃足苦頭的越共(Viet Cong)頭子,可見美國已逐漸走出越戰的陰影,能夠面對政治現實。

【共同抵禦強敵中國】
歐巴馬坦承過去雙方曾有不愉快的歷史,目前彼此的政治哲學和政治體系仍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卻能看到兩國正在展開建設性的交往,以相互尊重為前提,讓雙方人民受惠。

阮富仲則形容這次會談「友好、具建設性、積極且坦承」,並且認為美越兩國已「化敵為友,成為全面性的合作夥伴」,而真正促成兩國關係改善者,是雙方對中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及在南海填海造陸所帶來的安全威脅,共有的憂心和疑慮。換句話說,共同的敵人是它們化敵為友的關鍵。

除了共同的安全利益外,越南和美國都是目前亞太地區經貿整合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成員。儘管越南與中國都是一黨獨大的威權政治體系,兩者在經濟方面都選擇市場導向的資本主義路線,不過由於越南要加入的TPP是高規格的自由貿易組織,它是否能夠作到完全的開放不無疑問,是否能夠在美國主導下,用漸進的方式達成與其它成員國的開放程度,是美越領導人商談的一個重點。

【友美外交 左右逢源】
越南雖然和美國已改善關係,但地緣政治的考量及經貿關係的因素,讓它仍然要維持與中國之間的互動,因此不見得會如同日本及菲律賓等國,一面倒向美國,這可由阮富仲在訪美之前,於今年4月先到大陸訪問的安排,可以得到印證。

越南在政治運作方面是採集體領導模式,除了阮富仲、張晉創及阮晉勇外,另一位領導人是國會主席阮生雄。其中阮富仲屬於較為親中的保守勢力,阮晉勇則代表親美的改革開放派,張晉創及阮生雄算是中間的溫和派。美國邀請阮富仲訪問,除了慶祝建交20週年、一笑泯恩仇外,也是希望能拉攏保守派,讓明年越共十二的領導班子更換時,最可能出線的阮晉勇不至於受到保守勢力的挑戰。

對美國有利之處,除了阮晉勇的可能接班外,就是越南民眾對美國態度的改變。去年皮歐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所作的民調顯示,百分之95的越年民眾支持市場機制,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制度。

超過4分之3的越南人對美國有好感,也是所有大國中最值得結盟的對象(領先俄羅斯、日本及中國)。越南介於美中之間,能夠利用雙方的矛盾,左右逢源,反觀台灣親美、和中、友日的立場,反因為被美國人看破手腳,得不到什麼好處,朝野政黨領導人實在應該向越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