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人的《阿拉伯之夜》 用聲音玩劇場

陳惠茹 游昇俯 2015/05/21 18:26 點閱 95858 次
台南人劇團導演廖若涵帶來德國當代劇作家羅蘭‧希梅芬尼2001年的劇作《阿拉伯之夜》。(photo by 游昇俯/台灣醒報)
台南人劇團導演廖若涵帶來德國當代劇作家羅蘭‧希梅芬尼2001年的劇作《阿拉伯之夜》。(photo by 游昇俯/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游昇俯台北報導】夏天夜裡,都市中一棟大廈無預警停水,一名男子尋找不知何處來的水聲,牽扯出都市叢林人們的現實與夢境。兩廳院新點子劇展22日起,將由台南人劇團導演廖若涵帶來德國劇作《阿拉伯之夜》。「聲音是這個劇本最吸引我的元素。」廖若涵藉由「聲音」的線索,建構都會人疏離的魔幻圖像。

「很喜歡這個劇本,劇作家給導演出了一道難題,我也想給自己一個難題。」廖若涵說,《阿拉伯之夜》給她的挑戰就在如何將劇本複雜的故事講清楚,在有限的空間裡去創造一棟大樓、一座沙漠,或是讓人掉進一個白蘭地酒瓶。

《阿拉伯之夜》探討都會生活因人的疏離所感受到的東西,雜揉寫實到奇幻狂想所有元素。劇作家讓5個角色平行述說自己的故事,並在不同時間點將5個角色連接起來,把5條線串在一起,劇本錯亂的設計在在挑戰導演的詮釋能力。廖若涵說,她仍試圖在角色調度上依循劇本原本的結構。

但她也承認,這個作品在劇場語言的複雜程度超越以前的創作,在單一「空台」的場景上,要讓觀眾想像是不同的5個空間,同時講5個角色的故事,「找到方式讓觀眾願意跟隨我們進入故事是最大的挑戰。」

「聲音是這個劇本最吸引我的元素。」廖若涵說,《阿拉伯之夜》的聲音元素很重要,藉由聲音可以讓觀眾到達另一個場景,甚至是表達角色心裡的情緒,「水聲、狼嚎或隔壁人家的電話響,劇作家用聲音把許多角色串連在一起。」

廖若涵創作注重劇本的當代性,對這個2001年的「老」劇本,廖若涵認為,除了都會生活的疏離感仍切合當下的時空,劇場的形式也深具當代性,她說,「這個劇本運用劇場形式去創造新的想像空間,讓我相信劇場仍是可以跟觀眾溝通的媒介。」

《阿拉伯之夜》預定演出22至24日的門票俱已售罄,故特別於6月11至14日加演。廖若涵不怕戲劇過於複雜、觀眾看不懂,她說,「應該會像看推理小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