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叮咬誰? 研究:人體基因是關鍵

陳彥驊 2015/04/23 19:58 點閱 4386 次
一篇根據同卵、異卵雙胞胎受叮咬比例的研究指出,人們常被蚊蟲叮咬與否的關鍵,在於由人體基因決定的有機分泌物。〈photo by Wikipedia〉
一篇根據同卵、異卵雙胞胎受叮咬比例的研究指出,人們常被蚊蟲叮咬與否的關鍵,在於由人體基因決定的有機分泌物。〈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綜合報導】你常被蚊蟲叮咬嗎?基因可能是關鍵因素。據英國《鏡報》報導,一篇根據同卵、異卵雙胞胎受叮咬比例的研究指出,人們常被蚊蟲叮咬與否的關鍵,在於由人體基因決定的有機分泌物。這項研究同時也指出,孕婦、體重較重者,都有較高的機會受到叮咬。研究人員將尋找出基因與分泌物間的規則,並研發更新的防蚊藥品。

這項發表於網路科學期刊《Science ONE》上的研究指出,體味是蚊蟲決定是否叮咬的關鍵,且天生能避免蚊蟲叮咬的人,是因為身體能分泌出類似於驅蚊劑的「天然物質」。

研究人員表示,蚊蟲在尋找叮咬對象時,通常會先感知目標呼出的二氧化碳,並且藉由其體溫搜尋,在當接近時,則會以皮膚表層分泌出的物質來決定是否要叮咬。人體皮膚會分泌多達400種有機化合物,有些會吸引蚊蟲,有些可抵抗叮咬,研究人員舉例,汗水中的乳酸便對埃及伊蚊提供了相當大的誘因。

研究人員以不同蚊種做測試,並以不同人手被叮的比例做分析發現,相較於一般人,甘比亞瘧蚊更喜歡叮咬孕婦;而體重較重的人,也比體重輕的民眾更容易遭受蚊蚋叮咬。這項研究也以同卵雙胞胎、異卵雙胞胎為對象做比較,發現相較於異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將有更多機會吸引蚊蟲;這樣的結果顯示,不同人的基因對蚊蟲吸引力也會有所差異。

「了解基因規則,是擊退蚊蚋的好辦法。」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首席科學家詹姆士羅根表示,透過這個研究,科學家將可望發現基因吸引蚊蟲的規則,並藉此可望找出更好的辦法,來避免昆蟲叮咬傳播如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研究人員向《鏡報》透露,未來可能會研發出「驅蚊藥丸」,藉由藥丸中的特定成分,刺激人體分泌天然驅蚊劑,並取代市面上須塗抹在皮膚的防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