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轉移關鍵 陽大團隊揭密

李昀澔 2015/01/07 18:33 點閱 4205 次
陽明大學團隊研究發現,口腔癌患者細胞內1種蛋白質「Twist 1」,可能是腫瘤細胞形成血管內皮細胞及轉移的關鍵之一。(photo by吳國瑞提供)
陽明大學團隊研究發現,口腔癌患者細胞內1種蛋白質「Twist 1」,可能是腫瘤細胞形成血管內皮細胞及轉移的關鍵之一。(photo by吳國瑞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國內「男性殺手」之一的口腔癌研究有了新進展!陽明大學團隊發現,口腔癌、喉癌等頭頸癌患者的腫瘤細胞內「Twist 1」蛋白質的數量異常增加,是腫瘤細胞轉移的原因之一。研究也顯示,抑制Twist 1所引發的細胞內反應,可縮小腫瘤體積。科技部政務次長錢宗良分析,該研究對部分無法單靠手術清除癌細胞,或對化療反應不佳的口腔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根據衛福部統計,口腔癌名列國人癌症10大死因的第5名,2013年共造成近2千7百人死亡。口腔癌第0、1期患者5年存活率逾8成,但由於病程進展極快,許多患者確診時已進入第3、4期,5年存活率降至40%以下。目前雖有手術、放療、化療及標靶藥物等多種療法,但術後復發或其他部位癌變的比例仍高達4成,且有部分患者接受化療後病情全無改善。

前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吳國瑞表示,腫瘤一旦轉移就很難治療,而「血管新生」是腫瘤轉移的關鍵。吳國瑞與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慕華等人曾在《分子細胞》期刊發表研究指出,腫瘤細胞在缺氧的狀況下容易惡化、轉移,並產生抗藥性,而這些腫瘤細胞內的Twist 1蛋白量較正常細胞高出2至3倍,恐是血管異常增生及腫瘤細胞轉移的原因之一。

科技部生科司長蔡少正解釋,Twist 1的功能在胚胎發育時期至為重要,會決定胚胎細胞要分化成身體的何種結構,部分Twist 1突變的新生兒會出現頭骨畸形的狀況。吳國瑞團隊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的研究則進一步發現,Twist 1蛋白量暴增所引發的「下游」反應,會誘使部分腫瘤細胞「轉分化」為內皮細胞,內皮細胞會組成新的血管並通往身體其他部位,因而導致腫瘤細胞沿著新生的血管轉移。

研究團隊從Twist 1蛋白的下游「下手」,透過「伽馬分泌酵素抑制劑」類藥物阻擋Twist 1所引發的下游反應,成功抑制實驗鼠體內的腫瘤生長,並將腫瘤體積縮小7至8成。吳國瑞表示,約有3分之1的頭頸癌及部分肺癌患者有Twist 1蛋白量異常增加的情形,伽馬分泌酵素抑制劑或可用於治療這類患者,國外目前已有類似藥物進入白血病臨床人體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