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糾補償入法 經費來源卡關

李昀澔 2014/04/10 21:04 點閱 2913 次
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不建議將《生產風險補償條例》單獨立法,係因經費問題難解,也不只婦產科有醫療糾紛。(photo by kb_vaidy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不建議將《生產風險補償條例》單獨立法,係因經費問題難解,也不只婦產科有醫療糾紛。(photo by kb_vaidy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目前醫療糾紛補償立法的困境在於補償金的來源、分擔比例及適用對象,都有爭議。」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10日在立院備詢時重申,衛福部並不建議將《生產風險補償條例》單獨立法,係因經費問題更難解,且也不只婦產科有醫糾。立委黃昭順則直言,《醫糾法》牽涉各科別,建議衛福部應再舉行公聽會,廣納基層醫師意見,切勿倉促推動立法。

【醫糾賠償經費難產】
衛福部已於2012年底將《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送交立院審議,全文57條已通過40條,「卡關」部分主要牽涉補償金的來源及分配比例。李偉強表示,《醫糾法》先導措施「生產風險補償計畫」的經費由「醫療發展基金」支付,主要來自菸捐,今年共有新台幣5億餘元,但在《醫糾法》框架下,將考量責任歸屬,也就是政府不會全額埋單,醫療機構也必須負擔部分補償金。

李偉強指出,《醫糾法》草案規定政府編列預算不得超過補償金的30%,若依照立委吳宜臻及劉建國等人提案,將《生產風險補償條例》獨立於《醫糾法》外,則各醫療院所婦產科勢必仍得負擔5至7成的補償金,「婦產科醫界不願意、也沒有能力承擔。」

【醫院共同分擔風險】
立委蘇清泉詢問在場的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副院長何弘能,「你們願意付多少?」何弘能坦言,已針對國內婦產科醫師發出問卷,目前回收約1千7百份,會儘快統計基層醫師認為合理的負擔範圍,一併呈報衛福部參考。

「各科別面臨的醫療風險不同,若能整合風險評估,以『大水庫』式的總額概念,讓所有的醫療機構共同負擔所有的風險,或許是較可行的做法。」李偉強表示,醫糾並不限於婦產科,若僅立專法保障婦產科,對其他科別並不公平。

【立委籲暫緩通過】
李偉強認為,《醫糾法》仍需早日通過,補償金才有法源依據,避免「老是靠醫發基金」,且救濟的範圍會更形擴大,例如現行生產風險補償計畫僅針對新生兒追蹤7天,立法後將延長至30天,可服務更多早產兒,而原本僅救濟中、重、極重症產婦及新生兒,未來也將納入輕症部分。

「《醫糾法》牽涉各醫院所有科別,不應該倉卒通過,一定要加開公聽會,廣納基層醫師意見。」黃昭順指出,衛福部毋須急於通過《醫糾法》,在此期間將生產風險補償計畫延長至2017年都不是問題,衛福部若不希望單獨立法保障婦產科也無妨,但在《醫糾法》中提出各科別專章的承諾至今未兌現,「我也不知道衛福部到底想不想通過?」邱文達表示,會儘快提出專章,並評估召開公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