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干預比對烏用兵 更符合俄國利益

徐和謙 / 愛丁堡大學當代史碩士研究生 2014/03/03 09:07 點閱 135776 次
(photo by Wikimedia)
(photo by Wikimedia)

可以想像,對俄羅斯而言,成本最小而潛在利益較大的選項,並不是唆使或武裝促成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從烏克蘭獨立出去。這不但會違反先前俄羅斯與國際各國一道,尊重並承諾維持烏克蘭主權完整獨立的立場;而且也會使得烏克蘭西部反俄勢力找到更具體的情緒支撐(想想日本炮製滿洲國之後,對關內反日的影響即知),並為西方國家介入反制提供切入點。

反之,先派兵進入克里米亞,並推動該地進行獲取更大自治權限、意欲脫離基輔新政權行政控制的公民投票(如同當年日本推動的華北特殊化),確保俄羅斯在此處的軍事存在和戰略優勢不致遭到損害,反而能得到進一步的鞏部,這才是當務之急。

同時,俄羅斯還可再透過名義上仍保留於烏克蘭政治格局之內的克里米亞,作為延伸影響整個烏克蘭內政的窗口,並對基輔中央政權保持牽制態勢;換言之,俄羅斯在客里米亞的實質存在,將成為其預防任何一個此後的烏克蘭中央政府,對俄採取極端態度的籌碼。

從這則新聞的俄官方表態內容來看,俄羅斯不必然冒西烏之大不韙,硬要推早已喪失黨內控制和支持的亞努柯維奇復位上台。但是從「烏克蘭必須有合法政權」這一前題來看,俄羅斯對基輔當下、那個透過群眾運動和軍警倒戈放逐現任民選總統的過渡政權的合法性,顯然是有強烈質疑的。

至於俄烏為兄弟之邦、俄國不會對烏克蘭開戰的說詞,也強烈暗示了俄羅斯不至於與西方全面絕裂、名不正言不順地冒進直取烏國中西部、甚或揮師基輔推翻過渡政權的現階段打算。

眼下,敦促各方回到2月21日達成的共識上來(反諷的是,參與了談判最後卻沒簽字的一方恰恰是俄羅斯),透過歐盟已背書的政治過程,重新醞釀一個俄羅斯可以接受的烏克蘭新政權(至少得需維持亞努柯維奇時代與俄羅斯談成的各項合約與交易),大概是俄羅斯所能做到最務實、成本利益比最好的選項。

新聞連結: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称俄乌不会交战(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03/c_119569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