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害基改馬鈴薯 恐市場不愛

賴義中 2014/02/17 19:34 點閱 2406 次
英國科學家利用基改技術,成功栽植出能百分之百抵抗「枯萎病」的馬鈴薯。圖為受枯萎病感染的植株。(photo by 維基百科)
英國科學家利用基改技術,成功栽植出能百分之百抵抗「枯萎病」的馬鈴薯。圖為受枯萎病感染的植株。(photo by 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基改農業技術屢有突破,但也引發爭議。英國科學家利用基改技術,成功栽植出能百分之百抵抗「枯萎病」的馬鈴薯,只要經過歐盟核准,就能正式投入商業化種植。不過,反對基改人士則表示,英國消費者可能不會買帳。

經過3年的研究和實驗,位於英國諾福克的森寶利實驗室研究團隊,17日將成果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期刊上。科學家選擇紅皮的玫瑰馬鈴薯作為實驗品種,將南美洲野生親株中取出的抗枯萎病基因植入其中。計畫負責人瓊斯教授表示,一般配種方式曠日廢時,就算育種成功,病原體可能也已經演化成能克服這種基因,相較之下,直接植入基因快又有效。

枯萎病可說是英國馬鈴薯農的夢魘。1845年,一種當時不為人知的病害突然席捲全愛爾蘭的馬鈴薯田,蒼綠的田野在一夜間化為荒蕪,至1846年9月為止,收成估計減少4分之3,嚴重衝擊以馬鈴薯為主食的愛爾蘭民眾。這場災難持續7年,被稱為「愛爾蘭大饑荒」,致使愛爾蘭島上人口銳減4分之1。

由於英國冬季天氣濕冷,時至今日,發病時間短而晚的枯萎病仍是馬鈴薯的最大天敵,估計每年造成6千萬歐元的損失。薯農必須持續在田裡巡視,且每季要噴灑達15次除菌劑來進行防治。對此,瓊斯認為用基因防治法要比噴灑農藥好太多了。

除了抗病害之外,基改技術還會增加2倍的收成量。此外,由於不產種子,也就沒有尋常基改作物因花粉擴散至野外的問題。不過,由於尚未開放食用,研究人員無法證實新品種的味道如何。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將這項技術同步應用於英國市占率最高的馬利斯派柏馬鈴薯上。

不過,英國市場對於基改作物的冷漠,可能會讓科學家空歡喜一場。「土壤協會」的政策專員霍克莉吉表明,基改馬鈴薯在英國完全沒有市場;「凍結基改」組織的執行長歐妮爾則指出,過去經驗顯示英國民眾不願接納基改作物,農夫更不可能栽種賣不出去的基改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