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楊德昌》

醒報編輯 2023/07/27 20:31 點閱 2342 次

一九八一年,舒國治經由余為彥介紹,認識了甫自美國回台的楊德昌。那時楊德昌拋開前半生一切,投入拍攝電影,十年內極其風格地完成了《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恐怖份子》;一九九〇年底,舒國治自美漫旅返台,近距離參觀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拍攝過程。兩人交誼愈發深刻。

轉眼之間,楊德昌已去世十六年。不到三十歲就認識楊德昌的舒國治,在七十歲時寫下《憶楊德昌》,
寫成了這本極有意思的書。既是極個人的憶友私情,也成為大時代的一頁縮影。

我認識楊德昌於一九八一年。

有一天同學余為彥跟我說,他哥哥在美國認識的一個朋友,最近要回台灣,想要找機會拍電影。又說:「我哥哥說他很懂音樂,小時候也拉小提琴,攝影也拍得好。更重要的,他畫也畫得好,那種漫畫,根本是可以賣錢的!」

不久,這個人就出現了。他叫楊德昌。

那段時日,他偶會穿一件T shirt,上面印了三個他喜歡的導演名字。依稀記得是Herzog, (編註:荷索,德國導演、演員與編劇家)。 Bresson,(編註:布列松,法國導演與編劇) 、Kubrick(編註:庫柏力克,美國導演、製作人)。希望我沒記錯。

他在七十年代不知何時,在美國偶看了荷索的電影,大為震撼,幾乎有點引為「改變他生命的人生轉捩經驗」。

有那麼一點、看了荷索的拍片方式、而在心底決定「我也想放棄我原本的工作與生活、而索性投身電影吧」那種強烈心念!

追求那一道光

楊德昌和我們(我和余為彥)聊過,說他採訪過荷索,(應該是在美國),聊了頗久,其中荷索或有提及他少時完全生活在封閉之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外面的人群,他是無邊無盡的孤獨…………後來,他或許是找到了電影,於是找到了光。

大概是這類「人生之無邊封閉孤獨」極度的打動了同樣孤獨的楊德昌,所以,他說什麼也要丟開前半輩子的人生,而去追求那一道光──電影。

楊德昌聊荷索,說他聽聞朋友Renoir病得極重,決心徒步從德國某處,一步一步走到巴黎,去探視Renoir。走著走著,有頗一大段路是雪地。

總之,荷索的堅毅,堅毅到近乎自虐,這一點楊德昌極為嚮往!

楊又聊到,荷索拍《天譴》(Aguirre: The Wrath of God)時與Klaus Kinski最後弄到水火不容。Kinski幾次威脅說,我不拍了!有一次荷索說:「我隨身帶了一把手槍,如果你要離開不拍,最後,我只好拿出槍來,殺了你。然後,再殺我自己!」

那是亞馬遜流域的蠻荒絕地。所有工作人員都在長時的拍片下皆可能發瘋。

我們很多人都看過《天譴》,但手槍這段故事,我是聽楊德昌說的。

從他的時代找故事

楊德昌是如何找故事的?

楊德昌喜歡哪些人與哪些場景所構成他安放攝影機的時機?

他一定不喜歡拍六十年代中影健康寫實那種情節,因為那可能太瘟了! 他似乎也不會對《聊齋》那種托寓鬼神故事有興趣。乃那裏頭太多的「古代」,太多的現代中國人想當然耳的古代。

比方說他會拍《恐怖份子》那種台灣社會竟然警察會用槍緝兇、少女會身上藏刀在旅館刺人…………,予我一種假想,假想他也愛嘗試法國式編劇法(例如前有Maurice Pialat,後有Luc Besson等)這種構思劇本法,有一段時間頗得他的喜歡。

但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的民國風、半蘊藉半尖刻的自己人生最貼近的風格,於焉出現!

陳以文、殷玉龍披著橡膠雨衣,踏著三輪車,身藏武士刀緩緩自雨中騎來,然後動手…這種有老台灣當年日本風、又有民國半文不文的警備工作人員唱《紅豆詞》之老中國朽氣腐意、路上有賣大餅饅頭的李龍禹…………這些才是楊德昌最善著墨的時代!

要探討楊德昌,最值得細細琢磨楊德昌的時代。

時代的嬗遞

他的時代,充滿了他一看就要皺眉頭的事物。他的時代,充滿了他隨時要自顧自生起氣來的那些不堪。他的時代,太多的東西不合理(絕不只是學校裏動不動就體罰);這諸多的糟糕,後來往往是他創作的源泉。

他的時代,當然也非三言兩語可盡。自清末以來的積弱,於是有了所謂「中國人的自卑感」、有了留辮子戴瓜皮帽裹小腳等的中國人意象,再到了中國人有西洋生活情調,有徐樹錚、顧維鈞、王寵惠等的高帽禮服,有十里洋場的巍峨洋樓,有了李惠堂足球踢得老外也招架不住,有了古典音樂,有了像傅聰也彈得一手好鋼琴…………終於來到了自由中國的台灣。

楊德昌所見他兒童時少年時的台灣,終於是他尋找故事最佳的依歸。然這台灣,是多少蒼白少男少女苦樂同寄的一處所在!多少的嚮往、多少的等待、多少的暗暗迷戀、多少的不如人願…………那麼我楊德昌要選取哪一段來拍呢?

國民自信心不足

於是他拍了鄉下到城市不盡如意的少女的故事〈浮萍〉,拍了小女孩石安妮對成長的迷惑卻又期待(《光陰的故事》中的〈指望〉)。再拍了想一展才華追求創作遂不易嵌鑲在家庭的繆騫人(《恐怖份子》)。

他有一種依稀看到民國以來中國人的種種不如人、或台灣社會的處處是缺失的那種眼光。最主要的,他有一點察覺人的不快樂之可能因由─是錢的不夠多嗎?是人們離鄉背井到了新地方的諸多不適應嗎?是男孩不受女孩看得上眼嗎?是小孩能被師長與父母及同學的肯定嗎?是公司裏同事間有明爭暗鬥嗎?

這一切會不會根本都是國民自信心的徹底不足?也會不會根本是人類社會每幾百年自然會呈現的常態?

《憶楊德昌》
作者:舒國治
出版社:有鹿文化

其他書訊:
《開箱臺灣史:108 課綱臺灣史》
作者:吳宜蓉
出版社:時報出版
長年站在教學現場的吳宜蓉老師認為,歷史是一門關於「人與時間」的學科,不同人物在不同時空下所做的決定與行動,是影響歷史的關鍵要素。

臺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四十七種語言,四百多年來,被困在複雜的族群關係裡,陷在糾結的國際角力之中,這些歷史縱深不是教科書可以一語道盡。

從史前時代的原住民傳說到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從殖民經濟到轉型正義,作者以生動有趣的筆法、多元思考的觀點。

《章魚法官的家庭法學課》
作者:張瑜鳯
出版社:麥田
章魚法官,把難懂的法律知識變有趣了。全書共六輯,每輯末附有「法學小講堂」,總括該輯的法律問題,引導讀者作思辨—「法律數學課」談數字、時效等觀念、「以上、以下」「超過、未滿」在法律的定義裡怎麼計算的、爸媽給你的零用錢算是你的財產嗎?

夫妻之間的財產歸屬問題你理解多少?

撿到錢還給失主後,可以要求金錢的十分之一當報酬?

法律倫理課分享有關居住正義、性別平等觀念;「法內情與法外情」法院內幕。

《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練肌力✕抗老化鍛鍊全書》
作者:麥可.馬修斯
出版社:采實文化
美國第一健身強人說,要把身體打造成理想的樣子,不須要做什麼很了不起的事,只要做這三件事:1. 控制熱量和蛋白質攝取。

  1. 多吃有營養的食物。3. 每週運動幾個小時,以提升肌肉量和肌力為目標。

許多人靠著科學化的飲食和訓練方法,成功減去多餘脂肪、增加肌肉量,打造出自信體態,並大幅降低生病和身體功能失調的風險。

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的「終身強壯」計畫包括1. 五大肌力訓練公式、掌握增肌減脂的四大原則、製訂個人專屬
飲食菜單。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