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禁書風暴 已凌駕社會多元性(國家雜誌The Nation)

簡嘉佑 2023/06/01 15:15 點閱 2753 次

What Are the Book Banners Afraid Of?
這本書有寫到性,小孩子不能讀;這關於奴隸制,學童不需要知道;美國禁書目錄持續擴編,已重創社會多元包容性!

禁書原因包羅萬象

美國禁書風潮持續延燒,許多書籍都從校園圖書館中消失,大部分被下架的原因都是書中內容包含「情色內容」。如作品《千畝》(a Thousand Acres)因為描寫到兩名女童回憶過去遭到父親性騷擾的情節,所以被禁止。

該書作者斯邁莉表示,兒童性虐待對美國人的影響甚鉅,甚至超越癌症、愛滋病、槍枝暴力等問題。然而,過去有心理學家向她表示,女主角在此書中因為父親性侵害後出現「解離性失憶症」的狀況,非常接近真實。社會不該因涉及「亂倫」就禁止書籍,而是要給學童理解的機會。

而且,關於性的內容並非唯一書籍被禁的理由,如莫里森《最藍的眼睛》因為觸碰到奴隸制議題、柯巴貝《酷兒回憶錄》涉及LGBTQ+,而紛紛遭到禁止,其中還有原住民歷史,殖民傷痕等議題,也都是書籍被下架的理由。

公開溝應通優於禁止

斯邁莉表示,禁書風潮其實是因為,政府畏懼讀者,更害怕年輕的讀者,因為他們能透過書籍了解人類、美國的歷史,慢慢了解到生活的真相。

她舉例說,如果自己的小孩在未成年就誤觸色情網站的話,她會選擇跟他敞開心房聊聊,理解他們好奇的原因、他們的感受等。斯邁莉強調,現代社會禁忌對青少年充滿誘惑,包括毒品、酒精、霸凌與性別歧視,族繁不及備數,最好的方式是公開討論,而非強硬禁止。

讀書是一個讀者自我發展的過程,讀者跟著書中的人物、理論、事件與觀點綜合交織出對自我的啟發,民眾在年輕時就能理解人性真正充滿不同面向與複雜性,才能真正同理社會的其他人。

https://www.thenation.com/article/society/books-banned-censorship-libr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