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彈出鋼琴最深邃的那個音

蕭旭岑 2022/12/05 14:24 點閱 3295 次

上周談到偉大的俄國鋼琴大師吉利爾斯1972年錄音演奏的貝多芬《華德斯坦》鋼琴奏鳴曲,意猶未盡,我想述說,對這樣彈出鋼琴「核心」之聲的大師,我內心該有多麼激動與崇敬。

深邃又有重量感

吉利爾斯演奏的《華德斯坦》,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奔騰動能,鋼鐵般的觸鍵,讓每個音符都閃耀著光輝燦爛,一個音一個音堆疊上去,那種沈甸甸的重量感,聽者內心會感受到無比踏實,無比安定。

11月9日我到國家音樂廳,出席鋼琴大師白建宇與愛瑪仕四重奏(Quatuor Hermès)的合奏音樂會,曲目是法朗克鋼琴五重奏。當晚白建宇大手一落下,那種深邃圓厚的琴音,非大師莫辨,讓人嘆服。

「深邃派大師」

在我聆聽古典音樂的歷程中,演奏技巧與音樂視野在水準之上的很多,但要能像吉利爾斯、白建宇那般,演奏出深邃又帶有重量感的琴音,猶如鳳毛麟角。吉利爾斯師弟、我最崇敬的俄國鋼琴大師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是箇中翹楚,他的琴音宛若一個宇宙,只要你進入過一回,就再也不想走出這方宇宙。

另外一位少被人提及,名字與李希特很像的老一輩德國鋼琴大師李希特-哈瑟(Hans Richter-Haaser,1912 –1980),也是我常常會想一聽再聽的「深邃派大師」。

「鍵盤獅王」

大約三十年前,德奧鋼琴家最受人推崇的是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1884-1969),雄偉、富有男子氣概的演奏風格,國內樂迷尊為「鍵盤獅王」。我很喜歡巴克豪斯的演奏,但是小他近三十歲的李希特-哈瑟,演奏起貝多芬與布拉姆斯,渾厚剛直,巍峨孤高,我覺得他比巴克豪斯更像「鍵盤獅王」。

李希特-哈瑟1912年出生於德國德勒斯登,是二次大戰前後非常知名的貝多芬詮釋專家,承繼著1890年代前後出生的偉大德奧鋼琴家巴克豪斯、肯普夫,屬於浪漫派偉大傳統行列。二戰期間他被徵召入伍,多年無法練琴,戰後苦練後重返樂壇,並擔任西北德音樂院的鋼琴教授,相對知名度較低。

琴音紮實困難無比

李希特-哈瑟擁有嚴謹、紮實,千錘百煉的技巧,每一個音都很有重量感,沒有一絲含混,對音樂意涵的深刻挖掘,能讓聽者完全進入深邃之境。李希特-哈瑟最讓人欽服之處,是演奏永遠聽起來如此自然,但卻擁有著無窮無盡動能,與對樂曲架構堅實穩固的支撐力。這乍看之下無甚特殊,但其實艱難無比。

持平而言,李希特-哈瑟技巧尚未及俄系大師吉利爾斯的精湛若神,但觸鍵的鋼鐵硬質感與深度卻庶幾近之,彈出每個音都是結結實實的,現代鋼琴家乍聽之下技巧光輝燦爛,但琴音並不紮實,甚至有些流於浮面,演奏也缺乏個性,你聽了之後,不會留下深刻印象,更別說有「結結實實打到內心深處」的感動。

老派已成絕唱

可惜年輕一代的愛樂者,越來越少去聽李希特-哈瑟的錄音了,反而花很多時間聽郎朗那般,喜歡展示華麗招式,甚至花拳繡腿的鋼琴家,每次想到這個,都讓我嘆息,並且感受到那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而且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李希特-哈瑟生命最後兩年,在哥本哈根與大指揮家桑德林留下了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以及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廣播錄音。架構 堅實,精煉深邃,正統、古典的老派風格,如今聽來,宛若珍珠般稀有,已成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