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烏克蘭戰火延燒 學者以研究保家衛國(American Scientist 科學家雜誌)

簡嘉佑 2022/11/02 15:43 點閱 4954 次

Researchers are standing up for the country’s independence, and for a free and educated nation.

烏克蘭戰火連天,許多學者的研究工作被迫暫停,但他們仍然為維護國家主權與和平傾盡全力!烏克蘭國內約有8萬名學術研究者,不少都已投筆從戎,投入第一線的戰場;另有一群科學家則致力於發明機器人,來協助抵抗俄羅斯;還有學者發明內含麻醉、抗生素的水凝膠,為士兵處理緊急傷口。

學者被迫投筆從戎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有約8萬名學術研究者在該國工作,並培育下一代的科研人才。但隨著戰火綿延,不少學者被迫暫停研究,有的甚至被殺害,對該國學界造成重創。對此,烏克蘭學者們成立互助聯盟,以各自的方式來協助捍衛該國的主權。

不少學者選擇投入烏克蘭的軍事單位,如在基輔大學研究歷史的學者佩崔拉克就投筆從戎,從知曉古往今來的研究員,成為寫下歷史篇章的軍人。同樣在大學任教的尚道則說,「他早上上課,晚上服役,因為他要為這個受過教育的國家奮鬥」。

根據烏克蘭國家研究基金會一項「戰爭時的研究人員」調查中,許多研究人員表示,因為「不穩定」、「不安全感」、「研究地點因為戰爭無法使用」與「斷網、斷電等技術性因素」等狀況,無法繼續進行研究。儘管如此,有75.4%的學者表示,已準備好投入強化國防安全或規劃重建的研究計畫。

學以致用助戰事

烏克蘭學者已從戰爭剛爆發時的不知所措中恢復過來,面對戰爭的現實,投入提高國家的防禦能力。如利沃夫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們就開發「戰爭用的機器人」,功能包括情報蒐集、排除地雷、智慧運輸等。

烏克蘭科學家也開發新的方法來挽救傷兵的生命,如最新的水凝膠可以用來包紮燒傷、潰瘍或其他傷口,內含麻醉劑、抗生素、抗炎藥等物質,能於緊急情況下控制出血。

另一項任務是展望戰後的修復,首先就是要評估戰爭區域政治與經濟狀況,再估算人口變化,加以衡量戰爭造成的損失。

同時,因為戰爭帶給軍人與平民巨大的心理陰影,如何強化後續的心理輔導與災後修復,都是文化、經濟領域的學者致力研究的目標。

https://www.americanscientist.org/article/ukrainian-scientists-and-educators-in-war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