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法重擊神山? 學者:優勢仍在

簡嘉佑 2022/09/01 19:38 點閱 29259 次
立法委員劉世芳1日表示,美國晶片法案可能影響到美台日韓「晶片四方聯盟」的進展,更涉及國防與資安的議題。(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立法委員劉世芳1日表示,美國晶片法案可能影響到美台日韓「晶片四方聯盟」的進展,更涉及國防與資安的議題。(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針對美國政府近期通過的晶片法,立法委員劉世芳1日召開座談會。會中,高科技產業鏈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紀昭吟表示,該法案雖然難以撼動台灣半導體的優勢地位,但會有人才流失、技術流向中國等隱憂。學者蘇紫雲說,美國愈來愈注重產品安全,政府應強化科技管理法規,並向企業宣導資訊安全的重要性。

晶片法案影響大

美國通過「晶片與科技法」的目的在於解決半導體晶片短缺的危機,並降低美國隊其他國家製作業的依賴,其中投入527億美金在半導體本土研發上,投資半導體製造的企業也能享有25%的稅務減免。

民進黨委員賴惠員表示,此次會議目的在於剖析晶片法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尤其半導體產業又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但她說,除了經濟產業的影響之外,更要考量到地緣政治,雖然美國晶片法規定,受到法規補助的業者在十年內不得在中國進行先進製程(7奈米以下的晶片),但成熟製程(28奈米以上)不在此限,政府應對此進行風險評估。

台灣優勢不變

紀昭吟認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產值佔全球39%,為世界第一,但美國廠商有許多海外布局的狀況,使得美國2021年境內產能佔世界半導體產值比僅11%。她指出,美國要透過晶片法案讓境內半導體成為國際龍頭的「機會並不大」,且台積電仍將研發與先進製程的產能留在台灣,以維持產業的優勢。

她引用台灣半導體業界的看法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表示,半導體需要全球分工,美國想要提升國內晶片產能是「浪費、昂貴又徒勞」;前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說,半導體設備需要不同國家供應,比起產能在地化,更應該強化各國的協作能力。這些說法都在在顯示,晶片法要全面改變半導體生態的可能性偏低。

小心人才流失

紀昭吟指出,晶片法有兩大潛在風險:其一是「人才向美國流動的誘因」,政府應留意人才的培育與招攬;其二是「對中國的管制不足」,晶片法對中國的限制在於先進製程,但成熟製程不受影響,台灣業者應將先進製程持留在本土,才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半導體是地緣政治的問題,背後核心是「數位民主」與「數位威權」的競爭。他說,美國近年的報告都強調「科技夥伴的可靠性」,顯見可信任夥伴的重要性,超越了大量商業的利益。

對此,他建議,台灣應該強化「製程安全」、「資訊安全」與「人員安全」等問題,更需注意台灣工程師、管理人員是否遭到中國利誘,成為安全破口。為了讓台灣科技產業成為美國的可靠夥伴,應完善科技管理的法制,並可深化與貿易夥伴的信任關係,進而開拓更廣泛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