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校合併卡關 教長:法律位階不同

簡嘉佑 2022/04/06 16:00 點閱 17728 次
教育部長潘文忠6日列席進行「大學合併」報告。(直播截圖)
教育部長潘文忠6日列席進行「大學合併」報告。(直播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大學合併難處多!教育部長潘文忠6日列席進行「大學合併」報告時指出,大學合併過程中常出現校名、資源整併等爭議,導致推動校園整併上的困難,尤其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合併時,牽涉到法律地位不同、私校校產等議題,直言「公私併」難度更高。

藍委萬美玲、綠委張廖萬堅、吳思瑤都認為,教育部應持續推動「公私併」。吳思瑤就指出,可以向公校法人化、私校公共化的方向前進。潘文忠則回應,合併後的私校校產仍難以處理,且師生也不樂見辦學品質不佳的私校併入公立學校,呼籲各學先以提升教學品質為目標,未來再考量合併事宜。

公私併有組織差異

潘文忠提出「大學合併」專案報告指出,目前僅10校完成或正在進行合併,而合併過程常出現以下爭議:第一、新校名決定不易;第二、考量學校文化、歷史或校友等因素,導致合併過程受到阻攔;第三、兩校學術專業有所重疊,導致系所資源在整合、裁撤上產生齟齬;第四、學校合併的效益不夠具體,難以取得師生的認同。

此外,潘文忠也說,目前針對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合併的方案,已委請專案小組進行研究。但他指出,公立大學屬於政府機構,而私立大學則為民間興辦的財團法人,在法律地位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導致彼此整併上的困難。他強調,大學應「先合作、再合併」,先進行合併前的資源磨合,設定相同的目標後再進行合併。

校產爭議難決

針對私立與公立學校合併困難的議題,萬美玲提問表示,許多學校有考量過公私合併的方案,盼教務部再作針對相關措施進行加強;吳思瑤則說,不該放棄「公私併」的可能性,呼籲教育部持續研議公校法人化、私校公共化等議題。

潘文忠則回應表示,公、私學校本質上不同,在人員、私校校產的問題上有許多爭議。如合併之後要做為私立學校或公立學校來看待的問題,同時,也無法讓私校一邊保留校產、一邊轉型為公立學校,他直言「公私併的難度很高」。

他也指出,如果無法維持辦學的私立學校,如果與公校進行合併,公校校方與民間應該也「會有不少聲音」。他建議,公、私大學考量合併前,可先提升教學品質,進行漸進式的教學資源整合。

推動私校退場

此外,無黨籍立委黃國書則表示,前教育部長吳思華曾說,台灣要將160所大學整併成100所,否則將會產生高教災難,並詢問「教育部是否有把大學整併當成主要施政目標嗎?」

潘文忠回應表示,教育部正努力整合台灣高教資源,但不會以大學整併的數量作為主要的施政目標。教育部積極處理的事情是,讓辦學品質堪憂的學校可以順利退場,同時也提出相關的退場條例,盼能在立法院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