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解塑膠? 官商討論難求共識

鄧玉瑩 2021/12/28 18:23 點閱 20958 次
泛太平洋區生物可分解塑膠協會黃建銘博士解釋「這種塑膠會自行溶解,環保沒有問題。」(Photo by 鄧玉瑩/台灣醒報)
泛太平洋區生物可分解塑膠協會黃建銘博士解釋「這種塑膠會自行溶解,環保沒有問題。」(Photo by 鄧玉瑩/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鄧玉瑩台北報導】「號稱可自行溶解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最後還是要送焚化爐,又有甚麼意義?」民眾黨立委蔡壁如28日在「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使用與去化」公聽會中表達此疑問。泛太平洋區生物可分解塑膠協會黃建銘博士解釋說,「這種塑膠會自行溶解,環保絕對沒有問題。」但綠色和平張凱婷主任仍質疑其分解條件不一,全面減塑才是正辦。

28日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召開「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使用與去化」公聽會,邀請環保署、經濟部、農委會、環保民團及業界,就宣稱比傳統塑膠還要環保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議題進行討論。討論涵蓋這種先進塑膠是否真能終止塑膠垃圾氾濫?標示、檢驗、回收、堆肥等應如何因應,才能發揮友善環境的美意?

沒有回收場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表示, G7峰會議中目標已經訂出2030年前要讓55%的塑膠垃圾循環再利用,2040年前塑膠垃圾全數回收。我國從2019年就啟動擴大限塑,限制使用一次用塑膠吸管及塑膠類免洗餐具,其中,「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可不受限。可惜的是,這種先進的塑膠缺乏獨立回收管道,政府也沒有配套措施,她擔心努力到最後,還是做不到友善環境的美意。

立委高虹安也指出,生物可分解塑膠雖然優於傳統塑膠,但是缺乏回收制度設計與規劃,目前處理方式仍以焚化為主,加上雜質高,回收會更加困難。她認為製造商、販售商應該共同突破解決如何「再生利用、回收再利用」的議題,也希望相關主管機關包括環保署、經濟部、農委會等,都應訂定規範。

業者環團有歧見

泛太平洋區生物可分解塑膠協會黃建銘博士回應表示,簡單來說,生物可分解塑膠只是一個碳水化合物的結構,他從2000年起就開始研究,這不但沒有毒性,堆肥後也能保持植物生長完整,不影響自然生態。且生物可分解塑膠「從一出生就開始老化、分解」。整體而言,他認為台灣絕對有能力開發研究生物可分解塑膠。

不過環團仍持否定態度,綠色和平張凱婷主任表示,從國際上相關報告指出,生物可分解塑膠現實上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除了沒有獨立的回收管道之外,光是現在要成立回收場就有很大的壓力,所以只能先拿去焚化,這怎會是好方法?

且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原料有很多種,不但分解條件不一樣,分類標示也不同,如何讓消費者理解其複雜度,相當困難,她認為全面減少使用塑膠,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