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疾病代碼是F》

醒報編輯 2021/12/12 21:13 點閱 3934 次

四年前,作者第一次被診斷出來的是F41.2「混合性焦慮與憂鬱疾患」,之後又有F32「輕度憂鬱症」發作、F42「強迫性疾患」,最近則是F31.3「雙極性情感疾患」,以憂鬱期為主。

根據調查,在台灣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症,但就醫人數卻遠低於這個數字。本書不僅談論作者自身的憂鬱症和躁鬱症,還有她如何經歷並對抗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成見。

在這條辛苦的道路上,本書為才剛要踏上這條荊棘之路而徬徨失措的朋友,提供溫暖又實用的建議。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面臨憂鬱之苦,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支持你的力量。

我對第一次踏進精神科診所的記憶猶新,畢竟任何事的初體驗總是印象深刻。診所位於一棟充滿醫療院所的建築物四樓,電梯裡擠滿了人,樓層按鍵旁寫著各家醫院的名稱,四樓除了我要去的精神科診所之外,還有另一家專科診所。

精神科診所難找

沒有人按四樓,我正遲疑要不要伸手,好在幾秒後有人按了。四樓一到,我跟那個人一起出電梯,但他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找精神科診所比想像中還困難,內心急如熱鍋螞蟻,卻不知道該去哪類型的醫院,也不知道怎麼就醫。找精神科是很茫然的,不像找內科或牙科,因為從來沒得過精神病,也不知道哪些資訊值得信賴,且當時我周遭幾乎沒有人提到自己罹患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或其他情緒疾患。

在網路上搜尋「精神科」,除了跑出「某某某精神健康醫學科」,還有許多名稱帶有「治癒、心理、花園、曙光」等字眼的精神科醫療院所,在韓國入口網站Naver的知識和我常去的討論區裡也有不少人問「請推薦不錯的精神科」,原來精神科診所比想像中還多,我也很意外有這麼多人和我經歷著相同的痛苦。

候診室擠滿了人

後來我請教了當初建議我去就醫的朋友,因為他曾經接受成人過動症的治療。好在除了網路知識外,我還有個實際生活中能諮詢的朋友。他推薦了一家評價很高的醫院,雖然他沒去過,但聽說醫生很實在,不會過度治療,所以我就決定去那家了。初診必須預約,可預約的時段只有平日上午,因此我向公司請了半天假,幾天後去看診。

走廊很安靜,但沒想到門一推開裡頭擠滿了人。我好久沒見過私人診所像這樣大排長龍了,記得上次看到這樣的情況,是在急性出血結膜炎大流行時的眼科診所。知道很多人默默在看精神科之後,剛剛在電梯裡的憂慮頓時減輕了一些。

一反平常 精心打扮

然而,候診室病人的樣子又讓我焦慮起來,其中有一位中年女士一直哭,旁邊看似她丈夫的男人攙扶著她,感覺她沒辦法靠自己行走。儘管知道不該盯著別人看,我還是忍不住偷瞄其他病人。

弔詭的是,我一方面心裡否認憂鬱症,一方面卻又擔心診斷出來不是憂鬱症。我還記得我那天的打扮,為了看起來不像無精打采的病人,我做了平常沒有的裝扮,特別穿上雪紡紗襯衫、寬褲,還化了妝。環顧候診室,沒有人像我一身精心打扮,在這裡我顯得格格不入。明明我出門時希望自己不像個病人,但現在坐在候診室卻想要被當成病人了。

萬一不是憂鬱症

等待期間千頭萬緒在我腦中交織。我不像那位女士哭到無力行走,是否意味我還不到需要就醫的地步?真正的憂鬱症怎麼還會有心思化妝打扮呢?其他人看我這樣,心裡會怎麼想?醫生看我穿成這樣,會不會對我有先入為主的想法?萬一我講了我的症狀,醫生卻認為是我大驚小怪怎麼辦?那不就丟臉丟大了?每個人日子都不好過,是不是用不著去看精神科?要不要趁現在離開呢?護理師應該不會把我叫住,問我要去哪吧?

就在我快被無數個念頭淹沒時,護理師叫了我的名字。進入診間後坐下,醫生問我:「有哪裡不舒服嗎?」我說:「嗯,最近吃不好,也睡不好⋯⋯」才講到一半眼淚就奪眶而出。我哭得不成人形,啜泣到難以呼吸。

「幾天前,我突然在辦公室哭了⋯⋯對不起,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麼了。」

不需大事也可能罹患

感謝桌上正好擺了一盒抽取式面紙,可以讓我肆無忌憚地抽。我心想幸好哭了,眼淚像是證明了什麼。醫生問我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我想不到什麼特別的事,他要我儘管說,小事也無妨。

我回想,三月左右跟死黨鬧翻,四月祖母生病,這兩件事雖然都令人難過,但我不認為有嚴重到成為罹患憂鬱症的關鍵原因。醫生說,憂鬱症即使沒有重大事件引發也有可能發病,並且要我透過諮商來找出原因。我才知道,原來不需要特別的大事也有可能得憂鬱症。

問診結束後,我還做了自律神經功能檢測,為的是了解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狀態。護理師在我的胸部、手、腳綁了帶子,並叮嚀我不能動。

測出自律神經異常

這時候我還在擔心,萬一檢查結果發現不是憂鬱症怎麼辦?我這麼痛苦,要是身體卻是正常的,醫生會不會認為我的眼淚是騙人的?如果我這時候移動身體,會不會測出來的結果更接近憂鬱症呢?要不要試試看呢⋯⋯(但我沒做)。

經過幾項檢測後,我的身體果真出現了生病的訊號。醫生指著我的報告,說我的圖表跟沒有憂鬱症的人不一樣,正常狀態下興奮時,自律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會變得亢奮,休息時則是副交感神經亢奮,兩者互補,但我的自律神經系統卻沒有發揮正常的作用。

除了這點之外,我已不記得醫生當時還說了什麼,一方面是內容太難,一方面是我哭得不成人形。醫生還說我目前是從急性憂鬱症過渡到慢性的階段,光是罹患憂鬱症就叫我難以接受了,沒想到才剛開始要治療,卻已經要轉成慢性⋯⋯。

延誤就醫轉慢性

醫生開給我三天的藥,要我三天後再回診。我說我太忙沒時間過來,醫生頓時露出無奈的表情看著我,解釋說只開三天的藥是因為要試看看藥的種類和劑量,之後就會慢慢拉長時間,且萬一服藥出現副作用,有可能會有嚴重嗜睡或心跳加速的症狀。我問這兩種副作用彼此有什麼關聯,醫生解釋說嗜睡是由鎮定劑引起,心跳加快則是由抗憂鬱劑引發。

我強忍著淚,一邊抽泣一邊問:「我病得很嚴重嗎?我的症狀才不過一個月,已經有可能是慢性了嗎?」

醫生說我可能以前就有症狀了,只是沒有顯現出來才察覺不到,症狀會顯現出來表示狀況已經不太樂觀了,他還問我怎麼一個月瘦了五公斤才來就醫。醫生說的都沒錯,我只能啜泣點頭。

從來不曾吃藥這麼久

我居然得憂鬱症了。我想這下完了,但好在已經知道病名,就有辦法治療,也有可能痊癒吧?我問醫生通常要多久才會「根治」,醫生說短則三到六個月,長則一年。也就是說我必須天天服藥持續至少三個月,我從來不曾吃這麼久的藥。

以前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妳得憂鬱症了嗎?」沒想到憂鬱症這麼可怕,好擔心現在的狀態會一直持續到痊癒為止,那我還能工作嗎?別說工作了,我還能好好睡一覺嗎?

跟醫生談了約二十分鐘,涕淚縱橫的我再度回到候診室。我很驚訝繳完費拿到的不是處方箋,而是藥袋,護士說這是「院內處方」。藥袋上寫著「〇精神健康醫學科」,〇代表院裡兩位醫生的姓。我把藥袋折起來塞入包包,離開了診所,腦袋開始計算著:現在是二〇一六年五月,大概夏天的時候我就痊癒了吧?但是寫這本書的現在已經是二〇一九年九月了。
(興韻/輯)

《我的疾病代碼是F》
作者: 李荷妮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其他書訊:

《大國改革》
作者: 張軍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所經歷的巨變包含了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本書以一位經濟學家的視角,回顧了農業改革、價格改革論戰、通貨膨脹辯論、深圳特區建立始末、浦東開發開放等諸多影響深遠的事件,帶領讀者重返精彩紛呈的改革現場,細述不為公眾所知的改革歷程。

同時,本書罕見地從參與改革的經濟學家內部的視角出發,描繪改革歷經的各種探索和博弈,刻畫了一群積極推動改革的經濟學家的活躍身影。

以事件為線索,通過人物與事件的相互關聯鋪展論述,讓讀者用最短時間了解中國改革的核心、理解中國改革的未來。

《歲月凝視》
作者: 潘元石
出版社:蔚藍文化

潘元石在南師嚴格的規律生活中,接受藝術技能的培育。任教臺南盲啞學校時,為了讓特殊障礙生將來能和一般人過著正常幸福的生活,他努力培育其自信心,且加強特殊才能的提昇。

其後受摯友何壽川、張杏如夫婦的邀請,擔任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資料館館長,共同為學前兒童的教育打拼。任職四年後,再應臺南市長林文雄之邀,開創臺南市文化基金會的新天地。其間應南美會陳英傑會長的禮聘,接任會長,繼續推動南美會會務。

最後,受奇美實業許文龍創辦人之託,花費三十年之精力,策劃完成許創辦人的美夢,在臺南市仁德區都會公園裡,建造了全臺首屈一指的奇美博物館。

《減醣消脂瘦身湯》
作者: Atsushi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者曾為日本時尚品牌公關,喜歡一切與美、健康有關的東西。和很多人一樣,覺得年紀越大、代謝變差,脂肪越積越厚,或是一忙碌就會暴食亂吃。

為了跳脫出「變胖→減肥→復胖」的循環,他努力鑽研營養、漢方養生等知識,並取得相關證照。他親身實踐後發現,只要一餐改喝一碗湯,利用天然食材取得豐富營養,身體自然而然就會變輕盈。

除了青菜、菇類等常見入湯食材,想要瘦得健康又美麗,蛋白質絕對不可缺少,加入雞胸肉、干貝、蝦子等低卡食材,享受無負擔美味;只要將一餐正餐換成瘦身湯,其他兩餐正常吃,不勉強、不挨餓,兩週就會看到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