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疫情後 金融產業應超前部署 (20210817財金論壇─林火燈、龔天行)

醒報編輯 2021/08/29 19:13 點閱 38604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龔天行 (前富邦金控總經理、台大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記錄:竇興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我們今天要來討論在這一波的疫情中,金融體系、證券業等,這些財經相關機構如何因勢利導,找到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及路線?首先請教林董事長,財經界在這一波疫情中大家普遍的改變是什麼?

證券業反受益

林火燈:我過去一直在證券業,有一點點不太敢講出口,就是其實證券業在這一波疫情下是受益的,因為全球為了應付這個疫情,大家拚命的QE、拚命的印錢,所以基本上全球的資金是浮濫的,(主持人:股市大漲!),對,聽說在台灣現在有些高中生已經開始在炒股了,如果千股買不起就買零股。

在美國也是同樣的情況,過去美國是以法人為主的投資人結構,但現在可以發現這一次疫情在游資滿天飛的情況下,有更多的散戶都投到股市來。

原本我在證券交易所當總經理,最辛苦的時候,每天的成交量是七百億、八百億;但現在動不動就是六千億、七千億,(主持人:十倍!),對,差了十倍。由此可見,所有的證券商因為交易量變大了,所以多數是獲利的。

全球供應鏈重組

另外,以福邦證券為例,我們福邦並不是以經紀商為主的,所以當交易量六千億、七千億時,其實福邦並沒有受惠;可是如果看福邦今年財務的表現,我們依然表現得很好,為什麼呢?因為疫情不只是疫情,包含中美貿易戰,而使全球的供應鏈重組。

可以看到在供應鏈重組的過程裡,台灣的產業多多少少是受惠的,所以你會看到這一兩年台灣的市場有IPO(首次公開募股)、SPO(現金增資)等很多的投資,我們公司也做了很多財務顧問,也看到有更多的併購正在進行。

主要是全球供應鏈的體系持續在改變,如果台灣的企業透過資本形成去求發展,這樣的趨勢是不會改變了。所以包括我們福邦自己都是受益的。所以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金融業、證券業可說是是疫情的受益者。

榮景恐為泡沫

但問題就是,疫情過後才真的是要去面臨的考驗,要思考會不會有一些東西回不去?或是有些東西會回到原來的軌道,我想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

問:是,董事長你會不會覺得這一波所謂的受益、股市的大漲、散戶的投入等,其實只是氣球泡泡呢?會不會有一天消風了呢?

林火燈:我覺得多少是泡泡。譬如說這兩天,股票市場就有不小的回檔,這原因之一,是大家在猜當沖降稅會不會延長;另外一個因素是,美國現在已經考慮要去縮小購債的範圍,就是開始覺得經濟發展及就業到一定的程度,滿足了以後,就開始要去縮緊QE了。

超額訂單回歸正常

這樣對新興市場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前陣子的跌幅有原因的。另外就是剛剛講的產業,一方面過去一段時間受惠於供應鏈的重組,譬如半導體產業是受惠的,但最近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修正?是因為發現過去大家在搶單的時候,因為怕搶不到,所以就有overbooking(超額訂單)的情況;但其實不能永遠overbooking,所以慢慢現在才又回歸正常。

由此可見,過去的榮景絕對有一部分是泡泡,那面對這個泡泡消散過後,就是證券業真正決定怎麼樣可以持續、維持比較好的優勢,作為證券商是一定要去思考的。

證券業是金融櫥窗

問:謝謝董事長清楚的分析。也請教龔教授怎樣看證券業?您所熟悉的銀行、保險業又有什麼狀況?

龔天行:我想證券業是整個經濟的櫥窗,更是整個金融行業的櫥窗。(笑)所以以銀行、保險業方面來講,也的確在疫情下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反映了整個台灣經濟狀況的好轉。

其實在這疫情當中也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就是線上交易的活絡,或者說線上交易比重的增加。我想整個金融業都必須要去面對疫後的情況,就是怎麼樣能夠滿足數位世界的需要?

線上交易誰領先?

以前大家都可能覺得,有些事情是非要去銀行臨櫃辦理不可;但是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發現線上辦理也是很方便的。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可以提供很好的、很精緻、細膩的線上服務的企業,就會展現出它的優勢。

這是一個新的變化,在過去十幾二十年間,其實已經都在進行了;但是因為這次疫情,就加速了這個改變。我想這是所有的金融業,甚至所有服務行業都需要去注意的,不過尤其是金融業。

問:謝謝龔教授的說明。講到這裡,當然就是林董事長的專業,您是資訊的專家。許多人認為,在這一波的疫情下,催生了企業界要想辦法要加強遠距數位服務的能力,如果這方面沒有持續跟上的話,恐怕就被甩得很後面,您怎麼看?

新光證券獲利第一

林火燈:其實剛剛龔教授有提到,這其實在證券業非常明顯,剛剛談到證券業的獲利,大家可能很難想像,排名第一不是元大、不是富邦,當然富邦非常優秀,但第一名是大家可能都想不到的—新光證券。他是一個網路券商,過去幾年不管ROE、ROA都遙遙領先,可見線上交易的潮流其實是非常明顯。

另外,剛剛提到,為什麼這一兩年,交易量動不動就四千億、六千億到七千億?坦白說,還是拜網路交易之賜,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用網路交易,沒有人到現場,所以這幾年很多的證券商也非常積極在發展網路交易的需求。所以我想才有辦法衝這麼大的交易量。

多方面數位轉型

另一方面,從數位轉型來看,作為證券業也不只是在接受客戶下單時才去運用數位,舉例另一個獲利的來源,譬如自營業者手上有十億、二十億,買股票要怎麼選?這裡涉及的因素很多,有基本面、市場面、籌碼面與消息面等,可選擇股票總共有一兩千檔,所以怎麼可能憑一、兩個研究員或交易員,就可以去選擇適當標的?所以如果不是透過數位分析,其實我們是做不到的。

看這次的疫情,我每天上班路上,都有很深的感慨,因為現在疫情控制到一個程度後,所有的同事又都回到辦公室工作,就會發現高速公路又非常塞了。

其實政府可以利用這一波真的去推動遠距上班,如果大家都可以遠距上班,以我們公司舉例,承銷部的同事其實他在家裡跟在公司差異是不大的,甚至我們應該要有一個機制讓他留在家裡辦公,說不定效率還更好。

遠端辦公好處多

所以我覺得政府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去推動,高速公路也不會那麼塞,也不見得每個人都要住到台北市,從證券業這樣縮影去看,我滿同意龔教授的看法,其實數位轉型是未來,也不只金融業,而是各行各業都應該要很積極去思考。

問:對,因為這波疫情強迫我們沒辦法進到公司,而使得我們提供了很多其他辦公的選項,相當程度的用遠距上班的方式,自由在各地工作。

最後再請教兩位,在整個財經各個領域,不管是證券、保險或是銀行各方面,我們在疫情之後,除了數位方面,應該有什麼樣的轉型?或是觀念上的調整?

複合型上班

龔天行:我順著剛才數位轉型的想法來講,現在有一種新的想法是複合型的上班,就是你可以每天來公司上班,也可以固定幾天來上班,一個禮拜工作五天的話,可能有三天是在家裡上班,兩天到辦公室來上班。

這樣其實就會對於整個辦公室的空間有一個新的想法,就是辦公室主要是一個大家見面、談事情的地方,而不是每個人進來,就關在自己的空間裡面去做事,做事在家裡做就好了,何必跑這麼老遠,每天花一兩個小時通勤就為了跑來這邊自己埋頭做事,做事在哪裡都可以做啊。(笑)

就是整個辦公室的空間都會有一些重大的改變,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金融業就會去扮演一個角色,例如說,整個辦公室的改造需要融資。另外在這過程當中,其實剛才也提到,比如我們就不需要這麼多通勤,是一種節能減碳的方式,也是一個大的趨勢。有助於防止地球暖化、耗盡地球資源,也許這次新冠病毒也是給了我們一個Wake-up call(警鐘),或者說是上帝在幫助我們朝向新的方向走。

金融業營運規格高

問:是,非常謝謝龔教授。也請林董事長給我們一個結論?

林火燈:我覺得金融業有一個特色,就是金融的本質是高度監管,所以金融業其實在很多方面的規格都比較高,譬如資安。

我記得我還在交易所工作時,有三個電腦中心,因為像那樣的交易是一秒鐘都不能中斷的,除了電腦中心,連營運的場所也不能中斷,所以那時候有所謂的BCP(Business Continuity Plan,企業營運持續計畫)。

BCP營運的場地,除了原來的之外,另外要去租一個備用;但如果像剛剛龔教授所提的,以後上班或者營運場所是虛擬的,譬如同仁上班是透過網路,客戶下單也是透過網路,那就連BCP也不需要了。

創新運作模式

所以大家可以思考,像這樣一個新的運作模式,其實會推翻我們原來很多的思維邏輯的。所以我覺得金融業可以做一個典範,既然我們本來就被要求用比較高的規格營運,面對這些新的趨勢,如果金融業可以做一個典範,我想我們不只是可以提供融資,還有很多可以去引領各行各業逐步往這個方向來發展。

主持人:太好了,非常謝謝兩位精采、有創意的想法,都很有前瞻性,雖然現在還在疫情中,但我們不妨有一些超前部署、前瞻性的思考,讓我們能夠贏在決勝點,而不只是窮於應付現在的狀況。總之,不管疫情前、疫情後,都會有一些驚天動地的變化,而大家也要準備好去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