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降低死亡率 卻使政府漸失民心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0926)

陳是祈 2020/09/27 13:33 點閱 4519 次

疫情降低死亡率 卻使政府漸失民心
Why are so many governments getting it wrong?

新冠肺炎至今奪走了將近100萬人的性命;撐過第一波疫情的歐洲、南韓等正在面臨第二波疫情的衝擊,在開發中國家,疫情伴隨更嚴重的貧窮和飢餓;北半球的冬天即將到來,人們躲進室內後,傳播風險將會比待在室外高得多,還得面對季節性流感的夾擊。即使有許多大難不死的患者,也可能終身會為後遺症所苦。

當然疫情中不完全是壞消息。即使還未有疫苗問世,但由於醫護人員和民眾對疫情應對漸漸熟悉,搭配藥物和不斷改進的治療方法,已經大幅降低死亡率,然而更大的問題是,經過此波浩劫,人民多半對國家的政府和公衛單位失望透頂,而政府接下來必須更加謹慎,不可再掉以輕心。

即使現在有各樣疫苗的研究消息,但多數人似乎對疫苗並不抱太大的期望。疫苗如何生產?誰先接種?誰是獲益者?種種複雜的問題,讓疫苗普及似乎有重重難關,而政府要如何介入管理也是一大難題,甚至有多國針對年輕人的民意調查顯示,高達四分之一的青壯年表示,基於對疫苗並不信任和政府的失望,不會想搶先注射疫苗。

所以在可見的未來,防疫仍是防堵疾病擴散的第一道防線,可是仍有許多政府學不乖,如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導致這些政府作出災難性決策的其中一個原因,然仍是人命與經濟之間的角力兩難。以瑞典為例,因其對經濟活動仍開放的「佛系防疫」,結果是瑞典的死亡率每10萬人高達58.1人,GDP則在第二季下滑了8.3%。

反觀防疫大受讚揚的紐西蘭,每10萬人只有0.5人死亡,經濟卻整整萎縮了12.2%。另外,人民對於政府的不信任,也是造成防疫困難的一部分。在台灣、南韓等,因為政府已經建立起完整的疫情追蹤系統,即使爆發感染,也能很快揪出來源,並迅速切斷傳染鏈。反觀法國,由於人民對政府的高度不信任,政府也無力束縛人民,使得檢疫調查的進行相當困難,自然難以防堵疫情擴散。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0/09/26/why-governments-get-covid-19-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