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海水淹沒家園 購屋要超前部署(20200907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20/09/10 18:33 點閱 61106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張庭維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近來氣候變遷的現象愈來愈明顯,台灣周遭的海平面上升已經是全世界平均值的1.5到2倍之多,數據也顯示,台灣在30年內就會受到明顯的衝擊。首先請教汪老師,比較具體的問題就是,在未來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下,沿海的地區如淡水河、基隆河附近的房子是不是就比較危險?大家購屋前因應極端氣候,要注意哪些地區?

梓官恐被淹沒

汪中和:第一個要避免買在沿海地區,距離海面非常近的地方。舉例來說,最近高雄的梓官區,海水在漲潮的時候已經侵入到周邊的民房中,所以居民就要求水利署再繼續要加高堤防、加固海岸。水利署也預計要投入幾千萬的經費做消波塊,預防海水衝擊。

但是以目前海平面上升的趨勢來看,高雄梓官區將來肯定會被海平面上升給淹沒,所以再怎麼投入經費增高堤防只是治標不治本,我是勸大家千萬不要在住在那裡了。

臺北盆地、雲嘉地層

另外,除了這個沿海低窪容易因為海水上漲而淹沒的地區,其實台北盆地也是警戒區域,雖然不靠海,但是台北盆地因為地勢低窪,所以海水上升以後,會沿著淡水河關渡的隘口流進來,不斷湧進的海水最終難以排除而導致淹水。

還有一個就是台灣中南部的雲林、嘉義一帶,過去因為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嚴重下陷,就變成一個大碗,當海平面不斷上升,若再碰到豪大雨的時候,將難以排水,未來這些地方淹水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這是一種海平面上升所附帶傷害的嚴重淹水區,所以上述這些地方真的不建議置產購屋。

問:汪老師很清楚的分析出三種狀況,沿海的地方、盆地低窪、還有地層下陷的地區,因為這些資料在政府公部門都有公布,大家要買房子之前,也要特別注意。剛剛汪老師有提到海平面上升,海水會從淡水河關渡隘口灌進台北盆地,那首當其衝的不就是淡水、八里,再來就是北投,是這樣的嗎?

淡水河口首當其衝

汪中和:是的!最近綠色和平組織在8月底的時候公布了一篇,海平面上升對台灣衝擊的報告。在報告中,依照美國中央氣候組織(Climate Central)新的數值地形圖,以及海平面上升的數據對比參照,然後把台灣周邊會淹水的地方不只台北,高雄、台南等地都有進行模擬,就可以看到什麼地方在2050年的時候會被海水淹沒

在模擬的圖示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淡水的景象非常驚悚,淡水捷運站附近區域都被海水給淹沒,所以參考這些圖像的話就可以看出,在未來海平面持續上升的情況下,以台北周邊地區來說,淡水河口兩岸都是我們將來會受到海平面上升、淹水壓力的嚴重地帶。

問:請問賈博士,海平面上升的衝擊,是逐漸的在上升,還是在遇到氣象或氣候的改變時,上升的速度會加快?

颱風加劇海水上升

賈新興:以長期的趨勢來講的話,相較於地球發燒,海平面上升是比較緩慢的。
但有一些特殊的天氣型態,會讓海平面上升更嚴重,像是颱風。原先海平面上升就已經墊高了水面,但是颱風就像是超級的強力馬達,會把海水抽的更高,造成所謂颱風引發的風暴潮。

這樣的狀況全世界都陸續在發生,最有名的例子就是2012年重創美國紐約的珊迪颶風,當時珊迪颶風侵襲紐約時,附近海平面上升的現象非常嚴重,整個風暴潮的影響劇烈,造成整個紐約精華區幾乎都停擺,而未來這種現象恐怕會益發嚴重。雖然海平面的上升好像非常的緩慢,但若再加上極端的氣候加乘下,那威力及影響力不可小看。

沿海都市遷移計畫

另外要比較留意的是,剛剛汪老師有提到,台灣沿海周邊區域,未來其實都不適合人口居住。但這樣的情況不只是台灣,像東亞很多國家的沿岸,舉例來講,
中國沿岸的大城市也都岌岌可危。

很多大都市的發展,一定都在沿海有港口的地方,因為有交通較方便、海運的運輸貨物等因素,所以未來不只是所居住的環境要評估,連整個都市的規劃、重大基礎建設,像是台灣的核電廠就蓋在沿海的地方,未來海平面上升後,是不是要有遷廠或是其他的配套措施去因應。

問:賈博士提到因為颱風而造成海平面上升加速的情況,請汪老師幫我們分析一下。

短期暴潮效應

汪中和:海平面上升本來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可是因為暖化的關係,現在不管是在北半球的格陵蘭、南半球的南極大陸,以及各國高山的冰川,現在消融的情況都比過去嚴重,以格陵蘭來講,光2019年1年的的消融量就是過去10年平均的2倍,這是很嚴重的警訊。

現在氣候極端變化,所以讓颱風的強度也不斷增強。剛剛賈老師有提到,2012年的珊迪颶風,其實2005年的卡崔娜颶風,也為美國紐奧良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可以看到連美國這麼富強的國家都沒有辦法承受,更不要說像孟加拉或中南半島的國家,那些沿海低窪的國家,將來要如何承受的氣候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海平面長期的緩慢上升,加上短期的暴潮效應帶來的衝擊絕對不能忽略。如果只看著海平面上升的衝擊,危險指數是1的話,再加上暴潮巨浪等氣候加成下,那危險將乘3倍,影響遠超過現在的想像,這也是未來國家一定要去面對的。

問:謝謝汪老師的分析。最近在防疫期間,常提到「超前部署」,眼光必須看得夠遠,剛剛提到2050年,全球將會有很多地方將淹沒於海水中,也許我們自己不一定會活到那個時候,但是下一代肯定是有的,所以你在置產買房子的時候一定要提早超前部署,不然花了很多錢買的房子恐撐不住災害侵襲。

但在房地產廣告中可以發現,通常有海景的住宅價位都很驚人,如果將來不適合在那置產的話,不妨偶爾去住海邊的飯店,是不是也成了另一種商機?

政府應規範建商

汪中和:對於顧客來講,不用自己置產僅短期的度假,那當然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對於飯店的業者來說,將來還是要承受海平面上升的損失。所以我還是覺得,為了安全,為了業者的營利來看,海邊真的是不適合再蓋任何建物。

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應該要主動規範。不應放任建商繼續在敏感高風險的地方開發地業、賺取利潤,然後把後續的傷害轉嫁買建物的民眾,我覺得是非常不公平的。

以美國來說,現在佛羅里達州的沿海高風險區,美國政府已經不准建商再蓋新的房子,那原本持有舊房子的居民現在也要求政府把它買回去,讓他們有資金可以在別的地方重新購置房舍。我想這也是台灣將來一定會遇到的情況。

問:海平面上升的衝擊,現在聽起來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遠離沿海區域,是否還有其他的作法,比如說延緩它的上升之類?

勿開發高危險地區

賈新興:就目前來講,遠離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盡量不要在這種所謂高風險的區域、高脆弱的地方去進行都市的開發跟設計。我想這個是一定要做長遠規劃。近期也有很多人說要向荷蘭學習,荷蘭屬於低地國家,他們在進行城市的建築設計時,就為迎合環境以及評估未來的衝擊,設計出類似漂浮在水上的建築物。

荷蘭適合這樣的建築工法,但是台灣經常有颱風侵襲,如果我們要設計像類似那種漂浮屋的話,我們不能全部照抄過來,一定要做其他設想,否則颱風一來就全被吹垮了。

剛剛有提到高雄梓官的案例,其實最好的方式應該由政府出面,看能否為當地居民找尋其他出路,比如遷走、或是給予一些金額的賠償等,而不是無限的加高堤防,那只是永無止盡的輪迴而已。

超前部屬到2100年

而且現在又面對到疫情的衝擊,世界各國的財政壓力都非常大。所以說,在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情況,真的需要超前布署,眼光至少要看到2030、2050年,更遠一點甚至要有2100年的規劃。

極端氣候的衝擊是需要長期的評估與規劃,不是只有到選舉的時候,才提出願景與計畫,台灣目前還看不到長遠的環境計畫,這點非常的可惜也是政府與人民需要關注的。

問:請汪老師幫我們做個結論。

節能減碳降低上升

汪中和:剛剛主持人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們可不可以讓海平面上升的慢一點?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減少地球的熱能。以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地表熱能的累積量,恐怕在未來的500年到100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率都不容易減緩。

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強度也會越來越強。我們除了往後撤,避免住在高風險的地方以外,節能減碳還是要持續做,因為不做的話,將來的衝擊只會更強、更大,若做的好,那海平面上升至少在這種程度之下,就不會再繼續的往上成長,這是我們的希望。節能減碳、防災因應都是我們面對海平面上升,沒有辦法逃避,一定要去做的事情。

主持人:對,海平面上升確實是我們的命運,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延緩他,而且想盡辦法來避開他,政府也應該積極規劃,人民也要有警覺,最重要還是持續的節能減碳,避免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