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線作品更易獲獎?受「近因效應」影響

陳是祈 2020/05/05 14:08 點閱 12687 次
普立茲獎被稱為「新聞界的奧斯卡」。(Photo from網路截圖)
普立茲獎被稱為「新聞界的奧斯卡」。(Photo from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陳是祈綜合報導】普立茲獎和奧斯卡獎的得獎作品,大多傾向在截止日前交件,因為這樣讓評審印象較深,更易受青睞。5日公布得獎名單的普立茲新聞獎,獲獎作品有18%都是在去年12月、接近「死線」前鎖發表的作品。分析指出,可能是受到「近因效應」影響,越接近截止日交件的作品,讓評審印象深刻的機會越大,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奧斯卡的得獎名單中。

受「近因效應」影響

根據《經濟學人》分析,2014年到2018年的普立茲得獎作品和參加作品,有將近四分之一都是在12月(截止交件通常為12/31)發表。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奧斯卡。奧斯卡通常在1月到2月之間舉辦,想要角逐的電影會傾向在前一年的第四季度上映,甚至搶佔跨年檔期,「為得是讓評審們有新鮮的印象」。深度分析奧斯卡歷年最受矚目的4大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其得獎者大多來自於年底上映的電影。

這可能是受到心理學上的「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也稱為新穎效應)」所影響,指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此一學說由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於1957年提出。

新聞界的奧斯卡

但這樣的說法引起部分普立茲獎得獎人反對。他們認為,自己整年發表的新聞都是普立茲獎水準,只是為了配合參賽規則,才從中挑選最新的報導交件,並不是為了比賽才刻意挑年底刊登報導。

普立茲獎被稱為「新聞界的奧斯卡」,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改為線上發表得獎名單。普立茲獎包含新聞類的15個獎項,以及音樂、戲劇報導類型的7個獎項。今年紐約時報獨攬新聞類的3個獎項成最大贏家,且今年首度頒發廣播節目新聞獎,由《這個美國人的生活》獲獎,其內容因深度報導受移民政策影響的市井小民而獲得評審青睞。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