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高溫年 全球生物拉警報(20190312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19/03/27 10:20 點閱 38652 次
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澳洲夏季均溫距平分布圖,澳洲最熱的夏季(賈新興提供)
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澳洲夏季均溫距平分布圖,澳洲最熱的夏季(賈新興提供)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這回我們要談的是一個非常聳動的題目,叫做「今年又是高溫年」。首先「今年」、「又是」,與「高溫年」。其實不只是台灣,全世界很多國家冬季的平均溫度都已經破了20度C。

全球均溫提高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了解和啟示?先請賈博士分享,這個「高溫年」聽到都會有點「剉」?

賈新興:常聽醒報論壇的聽友們應該對這個暖冬不陌生,因為從過去幾年開始其實這個議題一直圍繞著論壇,顯示這種暖化的腳步沒有一刻停止。

暖化是大趨勢

根據英國氣象廳的預估,2019年全球的均溫將會數一數二的高,今年很有可能又是一個高溫年。其實我覺得他們的預估非常準,因為暖化是一個大趨勢。

第一,從一些短期氣候現象來看,目前是弱的聖嬰現象正在發展中,這樣的發展會使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較以往高;第二,會影響區域性的氣候特性。整體來看,暖化的長期趨勢加上短期聖嬰現象,2019年很有可能又是一個高溫年,這是一個是必須面對的事實。

我們剛過冬天,但算是有冬天嗎?只有3月上旬時有稍微濕濕冷冷的這幾天,可能有「冬天現在才來報到嗎?」的錯覺。從整個冬季來看,不只台灣熱,初步看一下資料,美國的冬天也非常熱,大概是一百多年以來數一數二的偏熱年分。

世界各地溫度極端

仔細分析去年12月、今年1月跟2月,美國的溫度非常極端,特別是2月,美國的溫度非常低,是125年以來第三名的偏冷的2月,可是一整個冬天又是歷史上第3名偏暖,可以想見去年的12月跟今年1月當然非常熱。

歐洲完整的資料目前尚未公佈,不過初步看去年12月到今年1、2月的資料,其實歐洲也是相當熱。剛剛主持人提到,英國在今年2月的時候,倫敦均溫出現超過攝氏20度,破了之前最高的紀錄,1998年大概19.7度(氣候平均溫度則是9度〉,但也沒有出現超過20度的高溫。

不只英國倫敦,2016年台灣冬至的溫度也曾超過30.6度,長期看,冬至平均溫度趨勢也是在1970年代後期幾乎都是偏暖。這也都告訴我們:暖化趨勢下,無一倖免。

冬天「熱到爆」

南半球的澳洲是夏天,也是熱到爆。從整個大的區域上面來看的話,這個冬天,也真的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就是「熱」,熱到爆。

問:剛剛提到的英國,真的令人震撼,平常是9度,現在超過20度。對於這樣一個不尋常的現象,請汪老師談一下原因?一些資料提到,是溫室氣體的上升讓氣候調節功能失效。

汪中和:氣候暖化,累積在地表的熱能被包在大氣層裡面,帶來了全年的升溫。世界的溫度變化像一個鐘形曲線,冬天較冷,夏天較熱;溫度到了秋天開始下降,這種鐘形曲線受到暖化的影響不斷向上抬升,抬升代表夏天將變得非常炎熱,這個稱作「熱浪」。

冬天從很冷到不冷,現在開始變暖,我們還不能說「熱」,只是「暖」,以後就開始變熱,整個季節往同個方向不停變動,冬天會越來越不冷。以台北舉例,台北是寒流的指標區域,今年台灣有沒有寒流,就以台北市的溫度是否低於攝氏10度作為門檻。

如果低於攝氏10度,就是寒流;如果低不到10度,那就是一個強烈大陸冷氣團而已。從去年的12月1號到今年2月28號,台北市沒有一天的小時溫度低於攝氏10度。這種情況在過去其實不多,現在就變得越來越頻繁,台北市真是非常的明顯。

今年的暖冬暗示了暖化正在持續,今年的高溫年會一直延續到夏天,所以我們準備迎來一個熱浪的夏天。

問: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跟全球同步,並沒有比全世界好一點?

汪中和:而且還比全世界均值高一點,我們算是前段班。

問:難道沒有冷的地方嗎?例如美國?

變熱影響觀光活動

汪中和:以全世界來說,有冷有熱。但是冷的地方很少,時間不長;而熱的地方很廣,時間延續又非常長。一般來說有個趨勢,那就是熱得多、冷得少。熱的強,冷得慢。

賈新興:冬天極端的熱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舉例來說,冬天阿拉斯加都會辦雪橇犬的比賽,過去兩年冬天都沒有舉行,因為太熱了,熱到連雪都沒有下。

中、高緯度極端偏熱的國家,過去冬季通常要以比較冷的氣候型態出現,這些年出現的越來越少。對這些國家造成的負面效果,不只是冬季的有趣活動停辦,北極圈生態系統也影響甚鉅。

對歐洲來講,冬季的觀光非常重要,有許多人喜歡到中緯度國家的山區去滑雪,歐洲是很重要的滑雪勝地。如今面對氣候變遷、暖冬越來越多的現象,觀光業的衝擊,已經使得他們在因應,評估如何幫助冬季觀光業不要受到暖化的衝擊太大。

未來難見「冬衣」

他們已經看到問題的發生,努力想出對策,對台灣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台灣是副熱帶國家,嚴格來講沒有所謂的冬季,因為我們的溫度不夠低。但是以12月到隔年的2月來看,未來溫度將越來越暖。

接觸到一些服裝業的朋友,冬天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銷售季節。衣服越厚,利潤越好。但是在暖冬的趨勢之下,也勢必要做一些調整。

去年12月到今年2月的暖冬,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峽,在上個冬天跟這個冬天連續兩年,二月份的海冰覆蓋面積異常減少,帶來警訊。因為過去不曾發生如此嚴重的暖化趨勢。過去兩年的冬天讓白令海峽海冰面積消融非常快,這也再次告訴人類,暖化的趨勢其實比想像中更明顯、更快,是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汪中和:往年中國的哈爾濱都會舉辦冰雕節慶,今年的冰雕因為太熱都融化了,只好提早結束。暖化對於我們的生態、社會、文化,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

問:討論全球均溫提高,最大的衝擊就是動植物,因為動植物真的受不了,有些動物原本可以睡三、四個月,現在得提早結束冬眠;很多候鳥的遷徙亂了時序,整個糧食的生產也亂了套,請汪老師分析,暖冬或暖化帶來的衝擊有哪些?

食物來源改變

汪中和:暖冬帶來的衝擊就是讓我們季節的變化完全失去平衡,過去,人類一年有24節氣,現在24節氣已經完全混亂,原先可以進行春耕、農業的生產的地方,現在出現大幅度的改變,這種改變對人類的糧食生產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對動植物的生長環境也是一樣,所有動物都因為暖化的關係,在不同的季節要搬到不同的地方,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除了影響到動物的冬眠、植物的生長,還有食物來源,很多動物冬眠完,發現食物來源都已經提早離開或搬到別的地方。

因此,這對動物來說是一個災難。對種植來說,雨量、溫度不對,季節的生產就會減少。暖冬帶來的衝擊非常深遠,跟熱浪一樣,衝擊整個人類的生存、健康與未來的發展。

問:請賈博士分享暖化造成動植物嚴重的影響,人類好像比較容易適應?

北極熊無法覓食

賈新興:BBC過去幾年拍了一部影片,從生態角度看全球暖化,其中提到北極熊。首先、牠們發生季節錯亂,原先可能到2、3月才正要回暖,但現在11、12月就已經開始。沒有冬天,勢必對極區的生態,像北極熊結束冬眠後的覓食造成影響。

生物會照著他們熟悉的路徑去覓食,但因為北極的暖化提早,讓北極的海冰厚度變薄,影響北極熊的覓食。暖化對人的衝擊影響我們討論了非常多,但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與影響也相當大。北極熊出來覓食,浮冰變薄難以承受其重量就會沉下去。

「熱」這件事情會伴隨我們直到未來,2100年之後這個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對人、環境、生態的衝擊非常大。

問:人類應該如何因應、克服動植物影響人類的問題?

生存越發艱難

汪中和:糧食因暖化的關係減產,已無法避免。如今,人類的公共衛生、經濟、環境條件變得較好,物流更有效率,使得人類目前已超過76億人口,到了這個世紀的中期預計會超過90億。但是,人類的糧食在減產、生態環境在劣化,更不適合生物的生長,對所有生物來說壓力都越來越大。

人類先天性的優勢就是智慧與科技,能夠做一些調整跟管理。冷,可以想辦法變暖;熱,可以想辦法降溫。科技的調節可以舒緩衝擊,但是,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糧食、水會都只會越來越不足。

問:越來越昂貴?

汪中和:將來有更多的人,必須爭取更少的食物、居住面積與合適的生活環境,壓力會越來越大;飢荒、戰爭會越來越頻繁,國家的生存也越發艱難。如同一波一波的海浪,不斷拍打我們,海浪的衝擊變得越來越強、頻率越來越高,威脅也越來越大。

減緩衝擊為上策

第一個,要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態環境;另一個,要減緩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我們希望壓力來得越晚越好,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準備、因應與調整。

問:暖化會造成森林大火?

賈新興:暖化對天氣系統的影響,一為熱發生頻繁,降水減少造成乾旱,不下雨就會熱,熱的過程當中會造成乾旱。在中高緯度國家,乾旱容易使森林大火發生的頻率、次數跟強度增加,去年美國加州的森林大火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非常巨大的。

整體的發展變成連環效應,開關啟動後,如骨牌一倒,現階段暖化對地球、人類、環境生態的影響,已經推倒第一個骨牌,如今重點是人類的骨牌能堆多長、有多少時間能夠阻擋骨牌停止。

問:請兩位做個結論,因為暖冬的關係造成天氣的極端化,全世界的狀況不太一樣,怎麼看待?

全球暖化彷彿灰犀牛

汪中和:暖化帶來的衝擊超過我們的想像,這是人類過去沒有面對的重大危機,它的威力與傷害會越來越強,就像面對一個步步近逼的強烈颱風,最具威力的時候還沒到,但已感受到它邊緣的威力。我們得及早做好準備,防範氣候暖化給我們帶來的衝擊。

今年的暖冬已經讓糧食作物的生產受到許多壓力,很多病蟲害需要非常冷的冬天,才能被低溫抑制,來年的生產才會長得好。如今因為暖冬,病蟲害持續生存,未來牠們將繁殖得更強大,帶來的壓力、傷害亦會更強。

問:請賈博士作結語。

賈新興:有人認為,全球暖化就像看的見的灰犀牛,朝著我們的方向衝過來,人類必須面對、正視暖化所帶來的問題。另外,很多生態環境面對這種暖化造成的衝擊,無法快速主動調適。人類須肩負起最重要的責任,減緩地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是身為地球村的每個人都應盡的責任。

主持人:這次的題目給社會、全世界,包含我們的政府、人民很多的提醒。對於無法阻擋的災難,該如何延緩它的發生,並好好的珍惜地球環境是一項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