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40 年 中美台剪不斷理還亂(201812120嚴震生)

醒報編輯部 2018/12/20 09:22 點閱 50948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主講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
紀錄整理:張朝瑋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這幾天有一個重大事件,就是習近平針對改革開放40周年發表了一場長時間的演說,而今年不只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是台美斷交40周年,台中美三方在這40年的關係可真說是剪不斷、理還亂。

台美斷交40年

嚴震生:我想先提一下40年前,也就是1978年的12月15日,當時我在美國讀書,正好是寒假,聽到此消息後,我與同學就組團去休士頓抗議;後來我在念博士時,有一位教授跟我們說,台灣遲早巡還是要面對這個問題的,卡特總統反而是幫忙打開了兩岸交流的大門,未必是件壞事。

後來就可以看到,很多華僑從美加等地進入中國大陸去訪問,但他們回台灣時還不敢讓台灣政府知道這事,而到了1980年代之後,台灣經濟開始慢慢起飛,早先台灣是透過貶低匯率來強化出口,被美國強迫升值,所以當時的競爭就變得很辛苦,後來台灣的勞工意識也興起,土地成本也高了,於是台灣在出口上競爭力就變得比較差。

沒有很好,也沒最差

但後來大陸開放市場,台商開始進入中國大陸,讓我們的經濟盛況得以持續,所以回頭來看,因為與中國大陸的接觸,兩岸的狀況得以穩定,雖然仍不時有些風波,但總比當時宣稱要「血洗台灣」時好得多了。

中美兩大國其實不可避免地一定會走向建交,台灣確實也從中得到了一些實質利益,雖然我們看卡特政府似乎是背信忘義,讓台灣成為國際孤兒,但實質上的外交還是有的,尤其後來有所謂的台灣關係法,保障了台灣的安全。所以整體來看,對台灣雖然不是很好,但也沒到最差。

但這對中國大陸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在台美斷交後18天,鄧小平就宣布改革開放。如果當初美國沒有跟中國建交,中國可能還在裡頭搞共產主義的行動,絕不可能像現在進步迅速,這是當時很難想像的。

大陸進步神速

我還記得當初去中國大陸時,他們還有所謂的外匯券、糧票等,現在都不見了,而他們如今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還比台北市進步。中國就是因為跟美國有這些接觸,了解到自己的落後後,開始進行改革開放。

但美國在打開中國的門後,我們可以說是養虎為患,變成挑戰美國霸權中的一個強大敵手,但能在這40年內,讓十幾億的人口脫離貧窮,這可說是美國的貢獻。打開中國大陸門後,讓中國開始有些製造業,整體貿易量開始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準也開始從沿海幾個城市與經濟特區,慢慢擴大到內部,所以中國大陸在40年後已可說是「非吳下阿蒙」了。

而1978年中美建交後,1979年中國就改變了對台策略,當時有所謂的「告台灣同胞書」,鄧小平也提出了一國兩制等,讓大陸的策略變成以和平為優先,而不再是強行武力解放台灣。也因為兩岸開始交流,讓台灣經濟得以繼續成長一段時間,雖然當時面臨了一些瓶頸,但在台商的努力下,讓我們有得以擴展的空間。

美國養虎為患

40年後回憶此事,台灣目前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中國崛起後對美國造成了威脅,那美國會不會因為中國未變成他所期望的樣子,而對其實施制裁與孤立,反造成中國又走回頭路,這應該是大家比較擔心的。因為美國本來是希望中國能變成像台灣、韓國等中產階級興起、市場開放後,價值觀也隨之開放,變成多元的社會,但是中國卻越來越威權了。

而看最近習近平的動作,老實說如果提到改革開放,不能不提到鄧小平,可是習近平上個月去廣州珠江南巡時,完全沒有提到鄧小平,最近大家也看到鄧小平的地位慢慢被淡化成改革開放後的一位領導者而已,感覺習近平是在集中權力,這是我們觀察中國時比較擔心的部分。

美中後續動作

再來看習近平談改革開放時的動作,大致上還是在強調繼續推動,實現「兩個100年」(共產黨成立100年與中共建國100年),以及實現「中國夢」等。習近平的確提出一些數據把這塑造成很美好的景象,但詳細的細節並沒有提及,所以這是很空洞的一個談話。

但我個人觀察是,如果這次談話與明年中國兩會時的談話都沒出甚麼大問題的話,那表示習近平的權力基礎還是很穩固的,雖然內部一定有挑戰,但習近平跟胡錦濤不同,胡沒甚麼敵人,而習則是樹立太多敵人,所以一定會面臨問題,但美國如果不希望中國出亂子的話,可能就要考慮貿易戰的後續行動。

中國特色

問:最後想問個問題,習近平口口聲聲說要建立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謂的中國特色到底是?

嚴震生:所謂的社會主義過去是沒有市場經濟的,是由國家來控制經濟,而我覺得中國有個想法是,「中國特色」就代表中國沒打算把他變成普世價值,挑戰美國等國家的價值。

美國會認為說,中國的極權主義提供給其他國家另類選項,像非洲、中亞、南亞等國家就會覺得說,不需要民主,經濟也能變好,可以像中國一樣發展,但中國就說:對不起,我這是中國特色,不見得適用於其他國家,所以這是中國不想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等國家競爭的一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