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襲全球無法擋 小心熱死人(20180801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18/08/01 09:13 點閱 18082 次
其實連極區也變得非常的暖,像今年在極區的海冰也減少許多(photo by pxhere)
其實連極區也變得非常的暖,像今年在極區的海冰也減少許多(photo by pxhere)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王淯意、王馨慧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台灣這段日子深深的感受到高溫,而不只是台灣,全球五大洲也都是熱到爆!這次我們就來討論高溫問題,天氣實在是熱到爆,溫度熱到跟我們的體溫相當,一走出去就有熱浪撲到身上,真的是無法在戶外多待1、2分鐘,要趕快躲到冷氣房或便利商店裡。

那到底熱到什麼程度才會熱死人?最近日本就遇到一波熱浪,高溫竟然超過40度,11人因高溫難耐而死亡,高達5000多人因此而送醫,這樣的高溫,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是導因於全球暖化。

我們首先請賈博士分析一下,台灣今年5月就出現7、8月會有的熱度,現在7月更是超高過以往同期的溫度記錄?

暖化襲擊全球

賈新興:確實!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次日本豪雨過後,天氣為什麼會變得比較熱?其實這跟造成台灣高溫天氣的三劍客之一的「太平洋高壓」是息息相關的,高壓的籠罩之下,空氣下沉,讓雲層生不出來,溫度就會更高,其實這跟我們台灣的情況非常的像。

跟「全球暖化」的趨勢也有相關,它讓高溫的基礎更容易出現,所以我想高溫是我們現在以及未來所必須面對的非常重要的議題。

以台灣來講,在梅雨季結束之後,大概6月中、下旬,才會進入盛夏季節,這時天氣會很熱,也會有午後雷陣雨,但是我們最近這幾年,梅雨常常提前結束,像是今年就是如此,所以在5月的時候就非常的熱,這跟長期暖化的趨勢是有關的。

北台灣像火爐

以地區上來看,台灣最熱的火爐是在北台灣,大台北地區因為都市熱島效應、再加上人們騎乘汽機車、開冷氣等等,以及盆地效應之下,使得熱氣不易散去,北台灣民眾對於高溫的感受會非常的明顯。

夏天的濕度高,所以對於熱的感受又不太一樣,如果在高緯度國家居住過,像是美國、日本,他們的溼度就沒有那麼高,熱是熱,但不會像台灣的悶熱、使人一直冒汗,高溫是台灣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

問:請汪教授也分析一下,今年的8月會不會更熱,甚至影響到後續的月份?

南半球也變調

汪中和:熱浪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我們台灣只是其中的一個,7月當然是最嚴重的,但8月也不可以輕忽,7、8月都是所謂的盛夏溫度最高的時候,所以我們的考驗剛剛才開始,我們一定要繃緊神經,做好防暑、防熱傷害的準備工作。

全世界面對熱浪來襲,都是一樣的受傷慘重,五大洲沒有一個可以得到倖免,就算是現在南半球的澳洲或者是紐西蘭,甚至於非洲的南部,現在都屬於冬天,但仍屬於溫度偏高。

像澳洲有些地方,白天的溫度都可以達到攝氏25度,在冬天來說,可以超過攝氏20度,可以說是很熱了,所以暖化給我們地球帶來熱能的累積,讓我們夏天達到高溫、冬天不冷,這些都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

阿爾及利亞把人「烤焦」

問:對!美國洛杉磯一個叫奇諾崗的地方,竟然測到史上最熱的溫度48.9度,我們台灣38度,就會使人受不了,日本40度則是「熱死」人!另外,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在7月5日測到攝氏51.3度,都可以把人烤焦了!不曉得兩位有什麼看法?

賈新興:以加州而言,其實那個地方是特殊環境所造成,以目前來看,剛剛我們提到的包括熱浪、高溫,其實都是全球暖化的現象,是我們全世界所有地方都需要去面對的。

剛剛老師有提到南半球的天氣問題,其實連極區也變得非常的暖,像今年在極區的海冰也減少許多,所以暖化的蹤跡在全世界都可以看見,不管是在北極、南極,在熱帶的國家、中高緯度的國家,就連高海拔的地方,暖化都無所不在,這些都是我們以後在政策上面需要面對的。

高溫使生產力降低

我們之前也有提過,高溫會讓我們人的活動力、勞動生產力降低,這樣對我們經濟活動的影響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英國的倫敦政經學院也有在研究,面對高溫的時候,人們工作時間該如何去做最好的調整,我想台灣應該也要著手去了解。

問:我看到一份資料說,年紀大的老人在沒有空調的房間、車子裡面,是會致死的。在加拿大和美國都有這樣的案例,高溫是如何對人體產生影響,甚至造成死亡?

汪中和:主要就是「熱」造成我們心血管代謝的疾病,日本這次的高溫在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死亡幾11個人。而我們回顧一下,2010年的夏天,俄羅斯的莫斯科附近,高溫達到攝氏40度以上,因為那年夏天我剛好就在莫斯科,我親身經歷過。

那一天晚上死亡的人數超過800人,是俄國有史以來最慘重的一次的熱傷害,大部分死亡的人是老年人或小孩。過去莫斯科夏天的平均溫度是25度,但是那年突然高溫熱浪,不但嚴重而且是持續發生,所以帶來的累積傷害是非常的大。

熱衰竭、熱痙攣、熱中暑、昏厥,都是我們在高溫環境之下,對我們健康最大的傷害,這個傷害我們無可逃避,只有靠到冷氣房去降溫。

問:我發現「熱」所會造成的傷害,其實也會導致動植物受不了,它會影響到我們的農產跟我們的收穫。此外,在日本,他們的鐵路也因為高溫造成鐵軌變形,不曉得我們的台鐵、高鐵是否也會受高溫而有所影響?

基礎建設也難倖免

賈新興:確實!剛剛我們提到高溫對人的危害,其實,高溫對基礎建設的影響也非常大,前幾年,英國也曾經發生過鐵軌因高溫而變形的問題,台灣的柏油路也發生過熱到融化了!

高溫也會讓飛機跑道過熱,進而影響機體本身的引擎,造成飛機起降的問題,所以基礎建設如何去因應高溫的衝擊,也是未來重要的課題。

另外,原本冷氣的效能設計跟環境溫度是相關的,未來環境溫度持續上升,所以冷氣的設計勢必也要做一些調整。

問:高溫對於動植物的傷害,就請汪老師來說明。

全球生態也遭殃

汪中和:今天我們的冬天是澳洲的夏天,他的高溫熱浪讓澳洲的生態環境受到很大的衝擊,其中一個,就是蝙蝠,澳洲有非常獨特的蝙蝠品種,這個蝙蝠因為高溫熱浪,承受不住,所以大量死亡,蝙蝠對於我們生態環境其實非常重要,牠可以幫助我們生態的平衡。

此外,高溫熱浪會讓土壤的乾旱度提高、森林裡的水份不足,所以森林野火會變得更嚴重,森林野火不但會破壞我們的生態,他也帶來很可怕的空氣汙染,高溫所帶來的空氣汙染會造成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增加,臭氧也會因為溫度升高而受到影響。

台灣每次有高溫的時候,像是中南部工業區,臭氧濃度往往會超標,就達到對人體健康不良、對敏感族群有害的影響。

問:人類面對逐漸上升的溫度,簡直無所適從。最近台灣醒報有篇報導:「全世界有10億人活在無法冷卻的環境中」,想像高達10億人正面對高溫威脅,誰能拯救他們?請汪中和分析一下。

溫室氣體高溫主因

汪中和:首先當然需要降溫,以地球現在情況來說,主要因為溫室氣體濃度太高,所以節能減碳是必須做的,而且愈快愈好。現在巴黎協議已經出來,他的路線圖也設定好了,每個國家要在2020年或2030年開始就要降低碳排放。

而且在這世紀中期就要降到相當程度,希望2080年碳排放量可以降到0,如此熱的累積就不會突破工業革命之前溫度上升2度的水準,而現在已經超過1度,所以額度已不高。

不管是能源配置、基礎建設、經濟生活,如何減低碳排放、將效率提高、開發新能源?都是每個國家要全力去突破的,絕對不能輕心、鬆懈。

問:看起來地球本身是沒問題的。

汪中和:對,地球永遠都會在,它沒有時間壓力,能自己調節回來,就像在中生代,地球溫度比現在高3到5度以上,當時沒有人類、南北極,環境高溫潮濕,跟現在截然不同,那時沒有哺乳動物,都是爬行類,光一隻蟑螂就30公分。

在那樣環境,牠們的新陳代謝、生活節奏、飲食是很單調的,沒有生物多樣性,景觀也相當普通,人類不可能生存,但地球可以存在。

以後地球溫度還是會上升,可能熱到一個程度就像回到恐龍時代,但還是有適應高溫的生物存在,人類就可能因此無法生存了。

人類破壞平衡系統

問:地球會存在,但人類自己走上絕路那也沒辦法。

汪中和:對,我們可以說地球的設計是平衡的,所以有暖期、有冰期,它會有循環出現,但需要平衡系統去維繫,人類最大錯誤就是破壞這套平衡系統,最明顯就是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太快,累積熱能太強。

現在從IPCC的報告可以估計,一平方公尺累積熱能是2.3瓦特,如果把所有地表面積累積的熱能相加,等於一秒累積4個廣島型原子彈的能量,這是非常驚人的。如果我們不改變,熱能繼續累積,人類是沒有明天的。

問:科學家是否在這方面有所努力?現在最簡單的降溫方法就是開冷氣,但開冷氣又碰上節能減碳、電力等問題。請賈新興博士說明。

賈新興:幫地球降溫,所有人都需要共同努力,主因是溫室氣體排放太多,造成地球溫度節節上升,今年6月的資料,在偏暖期中排名第2、3名。這種連續高溫創紀錄已屢見不鮮。

首要是節能減碳,再考慮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讓區域性熱島效應減緩,現在已經很多技術可以做到,像綠化、綠建築都能讓地球降溫。前兩年MIT創新的技術,可用特殊電磁波幫建築降溫,而不是透過冷氣。

我們過去錯用科學,現在可以好好善用科學,利用科學技術,從建築、土地規劃、能源使用,應該有些機會改善。

化危機為轉機

問:的確,這麼熱的好處是能量,如果善用,能否成為人類的祝福?請汪老師分析。

汪中和:太陽是我們地球能量最主要的來源,如果能善用,透過現在科技的進步,一方面採用能量,一方面減低能量帶來的傷害,其實對人類是有幫助的,太陽能當然也是我們需要全力發展的再生能源,但要小心科技發展背後帶來的汙染、廢棄物處理等問題,所以盡量利用太陽能,降低化學燃料的運用,是能源轉變非常重要的一步。

賈博士提到,基礎建設改善,人類環境就需要大幅改變,像綠建築,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海綿化城市、生態環境、通風設置,都非常重要。最近國發會主委到德國參訪,看到德國在建築物方面節能減碳,做得非常好、很有效,這是台灣需要學習、加強的地方。

問:如果家家屋頂都有太陽能設備,說不定有太陽能冷氣。

汪中和:太陽能它能發電,如此就能供冷氣運轉,間接幫助我們去產生能源,但把太陽能直接變為冷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兩個極端的能量,但也許將來有新科技,就有這樣的機會。

現在冷氣變成全世界很大的危機,最近聯合國國際能源署出版一篇報告,現在全世界冷氣機的數量大概是16億台,但隨著溫度增高,以及經濟發展使個人收入提升,導致冷氣數量大幅度上升。

曾經在2010年去莫斯科訪問,莫斯科是沒有冷氣的,到了2011年我再到莫斯科時,家家戶戶都裝了冷氣,因為前一年熱浪讓當地居民吃足苦頭。聯合國國際能源署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冷氣機數量最少有56億台,增加3倍以上,如果人類繼續使用石化能源,電力消耗、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是非常可怕的。

個人力求自保

問:除了政府做各種措施,我們該如何適應高溫氣候?請教兩位專家分析一下。

賈新興:解決地球高溫現象,要利用科學技術,當然很多想法還無法做到,像是車子停在戶外,一進入車子,一定會開窗戶、冷氣。是否有些裝置能加速汽車降溫,可能透過創意想法,加上科學技術的進展,是能改善的。

讓地表降溫很重要,透過土地開發、利用、規劃,比較長遠,因為台灣人口過度集中,過度都市化,所以不僅有熱的問題,也帶來污染的問題,這應該是未來需要面對的。

汪中和:第一,要知道保護自己,在高溫時避免外出,就算要外出也要做好防曬,預防臭氧汙染帶來的傷害,還有生活習慣要做一些調整,例如吃得清淡、簡單,不要準備太多食物,最後變成如易腐敗的剩菜,另外要多喝水,衣服盡量穿淺色、寬鬆、吸汗度高,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勤洗勤換,保持乾淨。

現在冷氣相當普遍,可是外面環境很熱,室內、外溫差大,所以進出冷氣房,一定要保護身體,不要進去受涼、出來中暑,在戶外要預防高溫跟紫外線。車子常因為高溫,引起自燃,所以在車內不要放易燃物品,這都是可以自我保護的方式,減低高溫衝擊。

未來生活型態將改變

問:我想賈博士很認同放高溫假。

賈新興:怎麼放也值得思考。

問:不過我想在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虛擬現實應該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

汪中和:我同意!在高溫環境下,白天不管是從事任何社會活動、經濟活動都帶來很多傷害,所以以後溫度太高,可能需要調整工作時間,日夜顛倒,但是晚上上班又會需要很多能源發電,這又是另外的問題。

賈新興:工作、生活型態在暖化情況下,勢必要改變,但如何改變是最合適的?還需要分析、研究,各國作法也可以參考,只是台灣可能有些特殊性。

問:感謝兩位專家的分析,相信高溫是全世界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愈早準備,愈能夠持盈保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