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均衡 糖尿病患者防腎病變

賴義中 2014/02/07 14:55 點閱 2497 次
楊先生食用由醫院準備的糖尿病患者營養便當。(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楊先生食用由醫院準備的糖尿病患者營養便當。(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如何拿捏飲食是門大學問!春節期間氣氛高,宴席多,有患者因攝取過多高糖、高脂食物而送醫,但也有患者擔心血糖,拒吃白飯、肉類,反而導致身體狀況不佳,誤以為是中風,卻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腎病變。中山醫院營養組組長林素貞表示,患者飲食應著重在低鹽、高熱量和適量蛋白質,並保持運動習慣。

台北中山醫院7日舉行記者會,提醒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重要性。75歲的楊先生罹患二型糖尿病已25年,2個月前因感冒引發肺炎,送醫檢查後發現楊先生長期飲食控制不佳,導致血糖和血壓俱不穩定,因而罹患第三期糖尿病腎病變。經營養師建議後,楊先生改到醫院搭伙,總算控制病情。

中山醫院腎臟專科醫師方家浩說,過年後已陸續接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因食用太多火鍋料、糕餅,造成血液中鉀濃度過高,引發身體不適。此外,林素貞指出,又有許多糖尿病患者不敢攝取澱粉,導致血糖降低、營養不良、體重下降、頭暈、無力,也同步影響精神、情緒和記憶能力。

方家浩表示,糖尿病腎病變分為五期,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發生率可達3成,其中90%出現在二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由於高年齡患者身上常懷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致使腎病變加速惡化,導致腎肥大、硬化等狀況,若進入第五期就會形成腎衰竭,患者終須洗腎或進行移植手術。

方家浩強調,若患者腎絲球過濾率連續3個月在60以下,就可視為罹患腎病變。他說,延緩糖尿病腎病變最好的方法是控制血壓與血糖,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內,空腹血糖值則維持在90-130毫克/分升。

林素貞建議,患者應攝取多種多樣化和高纖食物,若肚子餓可以改吃低糖或代糖食物;若要攝取肉類,應以油脂含量低的肉類和部位;平日要少量多餐,以控制飯後血糖。至於春節期間民眾常赴春酒,她說,酒精攝取要適量,應選擇非烈酒類並控制在30毫升以內。

以醫院為楊先生開立的食譜為例,熱量控制在2千大卡,蛋白質55公克。三餐採少量多餐原則,早餐攝取小塊蘿蔔糕和低蛋白奶粉;午晚餐則以低脂、低鹽的肉類料理為主食,加上8分滿的白飯、1碟青菜及水果;三餐間則會另外食用糖飴,適度補充糖分。此外,楊先生每天都會打上1小時的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