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教堂定時鳴鐘,英人嫌吵、台灣爭聆。(20131227醒報國際現場)

陳昱穎 2013/12/27 20:06 點閱 3060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來賓:劉屏(中國時報駐華府特派員)
整理:鴉鴉

一、教堂定時鳴鐘,英人嫌吵、台灣爭聆。

˙現在是美國聖誕節的假期,來談兩個比較應景的話題:首先是發生在一個英國鄉間小教堂的新聞。就是他們例行性的會每隔十五15分鐘就敲一次鐘。既然是教堂的鐘樓,它的鐘聲應該是很好聽的。可是最近引起地方居民的抗議,覺得長期以來一直聽教堂敲鐘覺得很煩。民怨最後發展到居民向政府投訴,要求停止鳴鐘。

˙相反的,在台灣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那裡的鐘聲就不一樣,今年恰逢落成50週年,並在平安夜的午夜時分敲響了共一百100聲的聖誕鐘聲。但許多人坐在草地上聆聽鐘聲並享受鐘聲所帶來的氛圍。能不能跟我們分析一下這兩篇新聞?

˙我不清楚東海大學的教堂是不是天天敲鐘,如果只是每年聖誕節或是在特定日期敲鐘,那是很難得的,所以有人不遠千里而來聆聽教堂的鐘聲,確實是可以理解的。相形之下,為什麼英國的這間小教堂會有人投訴?那是因為它每十五15分鐘敲一次鐘,不論日夜的持續一百100多年;當然有人對這個教堂的鐘聲有意見。

˙現在的狀況是民眾建議停止晚上的鐘聲,讓白天的鐘聲繼續敲。可是會不會有人以提說現在有很多人晚上工作,白天需要休息為由,希望連白天的鐘聲也停掉。真的是蠻有趣,但是也是不能不嚴肅面對的事情。

˙這讓我想起以前小時候住在汐止時,我家就建在火車道旁邊,每隔數十10分鐘總會有火車「轟隆轟隆」的經過,天搖地動,又會很吵。住了一段時間以後,晚上睡覺時火車經過也見怪不怪了,不過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

˙這就好比有人新婚,先生睡覺打呼,太太很不習慣;幾年之後先生睡覺不打呼,太太反而不習慣了。再從這個英國的新聞來看,其實當地大多數的居民是希望鐘聲能繼續敲下去的。

˙首先鐘聲是社區的共同記憶,自1896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敲了超過一個世紀了。第二個就是鐘聲會提醒我們(當地居民):我在這個環境裡面,我是這個環境的一份子;這個環境的鐘聲,跟我是從出生至今,往後還會持續下去。這種認同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有一個文化已經成為這個社會上的社會現象,大家也會比較接受。可能這個英國鄉間的小教堂,是因為外地來的人不習慣這個鐘聲才會有這樣的衝突。像是在台灣,每年大甲媽祖遶境的時候,不論是三更半夜或是凌晨,都是人潮雜沓、人聲鼎沸;所經之處也是鞭炮聲響不停。

˙但因為大甲媽祖遶境已經被社會所接受,即使有人提出反對的聲浪,也會被其他人所側目。

˙就算是在鄰近白宮鄰近的新聞大樓附近1、2一兩百公尺內,也有一個小教堂是每十五15分鐘就分別敲四4段不同音調鐘聲的慣例。

˙你只要聽到鐘聲,就知道現在是幾分;這也反映了有些地區早年時鐘不普遍的關係,藉著鐘聲有著報時的作用,。還能有提醒大家別忘了禮拜天要到教堂來做禮拜。

˙當然在該地一定有人會被鐘聲所驚擾,只是久而久之,就因為這是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就習以為常了。這樣的一個相互尊重,應該是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折衷或妥協之道的。

˙聽說有一段時間當地為了修鐘,使得鐘聲停止了十八18個月,讓居民很不習慣;這也是使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再請教一下,像這種噪音,對人體的得健康可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

˙噪音對個人的影響其實,會因為人或情境不同而有差別的。如果家中噪音是孩子的讀書聲,這就不會是噪音;還有每個人的生理情況不同,也會對噪音有著不同觀感,。其實很難一概而論。,不過也反映應一個可能性,民眾表面上是對鐘聲不滿,實質上是否代表他對鐘聲背後所代表的宗教活動離自己太近而感到不滿呢?

˙因為據我們所知,在歐洲有很多教堂其實已經淪為觀光勝地,也就是教堂對宗教信仰的傳播功能已趨式微。在美國也有類似的情形,這些都是值得討論的。

˙像我們在上班時會在辦公室放一些比較安靜的古典音樂,但還是會有人把耳塞戴上。在睡覺時也是有人不論多吵都能沉睡,有的人卻會因為些聲音而驚醒。所以真的是如你所說的,我們要彼此尊重。

˙也就是說,我們對事物總會有著不同的看法,在這中間能不能有著折衷之道?所以我們彼此之間的相互尊重,必須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二、聖誕新年節期 全球意外多
˙對台灣來講才剛剛過完聖誕節,但對美國來講是一年一度的大年假,可說是借耶誕之名行狂歡之實的日子。有人去教會反省過去一1年來做了些什麼。也有人借機會吃喝玩樂,也發生很多悲劇。似乎美國有調查每當聖誕節狂歡活動的死亡率是最高的。能否請劉屏分析一下?

˙從美國到英國的研究,都得到這種具體的結論:在聖誕節當天緊急就醫的人很多,死亡率也是一1年當中最高的時候。誠如主持人所說,從聖誕節到新年的時間,大家心情是比較輕鬆的;吃喝的機會也很多,伴隨而來的是,死亡率很高。,傷病率也是特別高,這都值得我們來探討。

˙當然從台灣陽曆過年到陰曆過年這段期間,我們也是要注意安全與環境。

˙另外有一個相關的話題就是天氣方面,在世界各地的反應看來,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別冷?

˙因為天氣冷,連帶衍生許多問題,比方說在美國與加拿大都稱呼今年是「黑色聖誕」。原因是風雪造成管線受損,以至於照明與暖氣供應上會有問題;因此發生意外的機會也會變多。此外每當提到聖誕節就會想到聖誕樹,每年在聖誕樹上掛燈而跌倒的事件、聖誕樹倒塌壓傷人或是因為燈泡接觸不良而導致觸電走火。

˙美國因為上述事件而死亡的人數每年約有一百100人,這顯示美國人要特別小心因為節日而造成的意外。

˙所以冰風暴、停電、道路結冰等等,這些都會產生交通上的問題,讓人「行不得也」。不知道華盛頓那邊因為天氣寒冷而造成停電以外,是否也影響到交通?

˙今年從美國到加拿大地區出現了很多次「冰雨」(雨一降下就馬上結冰況)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會造成路面光滑,使行人容易滑倒,車輛容易失控;還有落在車窗上的雨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結冰影響視線。

˙還有前面所提到的電線走火,就是因為雨水在電線上結冰,造成電線負重超過而斷裂或是附近樹枝因結冰而重量增加壓垮電線;都是很嚴重的。

˙還有因此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清除地面,也增加了人民許多不便,因為過節大家都要探視親友、採辦年貨。這些都需要出門,所以很多地方的交通會比平常更加壅塞;尤其是聖誕夜的前幾個小時,再加上剛才所提的情形的話,意外發生就會更多。

˙好像也有很多航空公司處於停飛狀態?

˙在美國東西部與美加地區往返的路線,很多都是處於停飛狀態。美國這邊還好,因為相對位置在南部;但是過節時搭乘飛機的人一定特別多,飛機也容易延誤。再加上天氣問題,只能說今年的聖誕節確實是蠻辛苦的。

˙我這邊還有資料顯示,紐約北部的密西根州與新英格蘭附近的暴風雪造成四十40戶人家停電,還有十10幾人意外喪生。另外加拿大航空公司也宣布停飛,我想寒冷的季節,各方面的交通都非常困難。

˙劉屏你是否有注意到中國今年因為空氣汙染太過嚴重,有三3億人口是在霧霾裡度過聖誕的?

˙昨天上海還發布消息說空氣品質非常惡劣,請大家出門要格外小心;如果是呼吸器官不好的人,自己要多加注意,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空氣清潔。

˙剛剛主持人提到新英格蘭北部有四十40萬戶停電。而估計美國有一1萬班飛機延誤,美國南部也有龍捲風與大風雪。而主持人又提到中國是「霧霾鎖城」,3三億人在霧霾陪伴下度過平安夜。在很多大城市要求大家出門要格外小心,這已經不是汙不污染的問題,而是汙染程度輕重的問題。這些都給大家過節時帶來不舒服的感覺。

˙說到空氣汙染,北京、上海空氣汙染的情況,中國也是束手無策。最近台灣也因為大陸的空氣汙染飄到台灣,造成中南部一片霧濛濛的景象。很多機車騎士還戴口罩上班。

˙記得有一年,大陸大興安嶺地區發生火災,因此台灣也受到當地的空氣污染波及。就好比一處地方發生地震,而另一處低方因而發生海嘯一樣。這種環境之間的互動讓我們瞭解我們真的是生活在地球村。更何況地理距離上的接近,環境相互影響的機會也更大。

˙稍微把話題轉一下,在美國不論是多冷,都是在戶外才會冷,只要進入室內都有暖氣。可是在台灣因為不流行暖氣,即使在辦公室還是會覺得手腳冰冷。請問是什麼原因?

˙台灣的暖氣不普遍,是因為大家認為氣溫沒那麼低,但是台灣北部冬季降雨的情形比較多,空氣會較為潮濕;因此熱會更熱、冷會更冷。在美國室內外溫差較大的原因除了室內有暖氣,還有在室內不會受到風的侵襲。

˙所以美國在報告氣象時除了報告溫度以外,還會報告因為風而感受到的實際溫度。比如說零下三度的溫度可能會因為風的關係,使得人體對氣溫的感受是零下八度。所以室內室外的溫差也是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老人家覺得暖氣開啟會導致空氣乾燥,使身體不適,所以不開暖氣。請問美國的暖氣有這種情形嗎?

˙所以美國的暖氣旁邊還會有加裝釋出水蒸氣的裝置,也會提醒你當暖氣該開到幾度時該要有多少水氣。在美國很多地方也有販賣釋出水蒸氣的暖氣外掛裝置,所以保有一定濕度也是很重要的。

三、中國二胎化政策將上路 外界不看好
˙第三個話題,我們來討論中國大陸行之有年的「一胎化」政策,最近即將鬆綁,並有條件的准許第二胎生子。不過首先請教劉屏,關於這三十30年來一胎化的實施過程中,其實也創造一些悲劇。比如說懷胎第二胎懷胎被迫打掉之類的?

˙我曾經看過大陸一個類似衛生所的機構高舉著一個聳動的標語:「打下來!拿下來!墮下來!就是不准你生下來!」,就是用盡一切辦法要你只能生一1胎。我也看過很多相關的報導,是關於中國孕婦即使懷胎6、7六七個月,還是被強迫把胎兒拿出來,。甚至還有將臨盆的胎兒被給「處理」掉。

˙我甚至還看過一1張照片,內容是1一個媽媽在旁邊抱著死胎。這些都是在一胎化政策之下所造成的遺憾。所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是男性自殺率高於女性,但是只有中國大陸是女性的自殺率高於男性,而其中有多少是因為墮胎而造成心中多年揮之不去的陰霾?是很值得探究的問題。

˙所以你剛才所說「一胎化」所帶來的問題,光是目前為止就已經這麼多了,至於未來是否會出現多少問題,我們不知道。我只能說未來,這麼多年累積下來會產生的問題,比如說殺嬰給婦女帶來終生的陰霾。

˙還有就是男女比例差別太大的問題,一般來說男女出生的比例是105%比100%,而男人由於戰爭而死亡的機率又會比女人高,大體上男女比例上是平衡的。但是在中國大陸的男女比例則是110%比100%,有的省份甚至是140%比100%;在將來中國大陸會出現多少光棍?這些光棍又會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問題這誰也不知道。

˙記得在滿清的時候曾經出現過「捻亂」,對中國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而「捻亂」的起因就是「一胎化」。是因為長年的飢荒,不殺嬰就無法保證自己性命的存活;其中男嬰被殺的比例相對較少,在十10幾、二十20年後,就造成男性的人口超越女性。所以造成社會不安。

˙結論是,這種用人為的方式來造成大自然的不均衡,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

˙這的確是非常可怕。但是我們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真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中國可以將「一胎化」執行得這麼徹底?或是這些夫婦可以接受只有1一個小孩,不論是男是女。可是也看到很多文宣正當化的地宣稱本來就該只有1一個小孩,所以家家戶戶奉為圭臬廣為宣傳。

˙這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策規定生第二胎是要罰錢的。像剛才所說用很多殘酷的手段拿掉胎兒,就是因為真的將第二胎生下來的罰款之重,是很多人沒辦法負擔的。還有就是主持人剛剛所講得社會氛圍是支持「一胎化」的,政府的宣傳是「實施計畫生育三十30多年,中國就少生四4億人。」

˙如果真是如此,那今天中國大陸的問題想必會更嚴重。

˙還有就是像中國這種專制的國家裡面,所有的宣傳機器體制都操縱在政府手裡。而政府把這政策說得多麼偉大,而人民在這政策領導制下會有多麼光榮。那大家也就這樣接受了。可是如果實際去接觸而不是透過媒體來看,那你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答案。

˙那中國計畫生育委員會決定放寬「一胎化」,允許有條件的「單獨兩胎」,能否請劉屏跟我們說一下?

˙「單獨兩胎」就是說夫妻二人其中一方是獨生子女的話,就允許生第二胎。當然這才開始試辦,不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放寬。也說明了北京當局意識到「一胎化」繼續實施下去會給社會帶來沉重的壓力,所以在政策上做出調整。

˙不過你剛剛提到說夫妻二人其中一方是獨生子女,如果夫妻兩方都是計畫生育所生,不就都是獨生子女?

˙但在某些地方,比如說剛剛所說的因罰款而得以誕生、本身是海外華僑的子女。或是其他親屬的第一胎是雙胞胎等等。所以還是有家庭是不只一個小孩,現在只要夫妻兩方其中之一是獨生子女,就允許生第二胎。

˙不然對之後的中國大陸來說,將會非常缺乏勞動力。不然就是未來高齡化的社會「生之者寡、食之者眾」對社會來說將會是嚴重的負擔。這些都是北京當局要稍微開放「一胎化」的重要原因。

˙所以重點是中國大陸實施3、40年的「一胎化」願意鬆綁,最主要的原因是面臨勞動力不足,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再來是說,生育如果太少,將來面對老年人口增加,也是嚴重的問題。像先在現在台灣就是有夫妻不生育、領養小孩或做頂客族的情況,。在中國大陸則是相反。

˙所以說中國強制計畫生育的問題這幾年已經慢慢浮現,像是主持人剛剛所提到的很多事,所以現在在政策上開始做出調整。只是政策上的調整與人民實際是否願意生第二胎?或是某些地方的人認為養孩子太辛苦,所以沒有意願。所以生小孩的權力以及意願都在人民自己的手裡。我想很多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有看到外國媒體報導說:「要生兩胎是奢侈品,不是人人生的起。」這是怎麼回事?

˙像是上海曾做過相關的民調,結果顯示70%的居民不想生第二胎,原因就是養1個孩子的負擔就很沉重了。從1個孩子出生成長到他唸大學,大概就需要人民幣1百萬,折合新台幣5、6百萬。這還只是養育費,不包含教育等開銷,這些都是問題。

˙還有很多人不生孩子,是出自於對「一胎化」政策環境的認同,或是對生活感到負擔沉重,不希望下一代受到他本身的痛苦。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所以你預估這個政策的實施結果會如何?

˙我想會有一些人或是很高比率的人會生第二胎,因為在不同的地方還是會有不同的觀感的。現在中國大陸有很多跟嬰兒相關的產業發展開始水漲船高。現在預估在2015年到2017年左右中國可能會增加約7百萬個新生兒。

˙所以小心中國人要來了,本來就是廣土眾民,政府又開放一胎化,我想中國人可能要遍佈全世界,這點也是值得全世界密切注意的。相較之下台灣人實在太少了,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